目前分類:花絮之舊文堆棧 (9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  臏和龐涓是戰國時代的有名人物,尤其是孫臏,是撰寫「孫子兵法」孫武的後代,史記「孫子吳起列傳」上說:「孫武既死,後百餘歲,有孫臏」,也就是孫武過世一百年後,孫臏才出生,因此很有可能是孫武的曾孫或是玄孫。兩人對戰略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,孫武撰寫了「孫子兵法」,孫臏則是把「孫子兵法」再發揚光大,寫出了「孫臏兵法」,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喔。

  孫臏本人的真實姓名無從考證,因為他受過「臏刑」:就是砍掉雙腳的膝蓋骨,讓犯人終生半身不遂,歷史學家索性叫他「孫臏」(可能就是司馬遷幫他取名的),用受過的刑罰來取名,彷彿在嘲笑這位歷史名人啊!對孫臏而言,他似乎更該慶幸自己沒被叫做「孫墨」或「孫黥」,因為他受過「臏刑」的刑罰之後,馬上又被處以在臉上刺字的刑罰,刺上「通敵賣國」四個字。這一切,全部來自孫臏的同學兼好友龐涓所為!
(關於臉上刺字的刑罰,可以參考站內的「黥面傳奇」)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  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,對於刑罰也是如此,歷史的名人如商鞅、李斯、司馬遷及來俊臣等人都和刑罰有關連,舉凡宮刑、大辟、車裂、黥刑等等,聞者無不感到膽顫心寒、人人自危,還有之前提到的文字獄(見:文字獄的冥想)。截至目前為止,有兩項沿用至今的刑罰值得介紹,不過刑罰不再是刑罰,文字獄衍生成穿鑿附會等八卦負面情事,而後者的黥刑卻演變成一種習俗、娛樂或嗜好,俗話說人有「女大十八變」,黥刑從負面昇華成正面實屬不易,假設那些受刑人「泉下有知」,恐怕也要為之嘖嘖稱奇、目瞪口呆了。
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

  前在「老杜部長無顏色」一文裡提到了文字獄,就來談談文字獄,文字獄的說法就是用文字來定罪,羅織莫須有的罪名,假文章內容為名,行箝制思想之實,對於作者給予最嚴厲的抨擊、殘忍的刑罰,透過殺一儆百的方式,來達到控制人民的言論與思想的行逕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
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

  是一則家喻戶曉的故事,「周處除三害」大家耳熟能詳,周處(西元236-297)在西晉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,不僅是「世說新語」,就連晉書和資治通鑑兩部史書都有記載他的事蹟,由於他的前半生不學無術,為禍鄉里,後半生縱橫沙場,公正不阿,可說是一位傳奇人物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
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

  波未平,一波又起,由執政黨高層掀起的改名風潮,吹到了肅穆的中正紀念堂身上,假如這座沉寂的建築物也會說話,我想它要說的是「連我也有事?!」吧。只要是「中國」等都要改名,我不禁要聯想到明末殺人魔張獻忠,他立了一個「七殺碑」,碑文正是「天生萬物與人,人無一物與天,殺殺殺殺殺殺殺」,我將之改成「七改碑」,碑文就是「阿扁別苗頭,中國變台灣,改改改改改改改」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

  近日執政黨的政策彷彿有些迥異?大刀闊斧的「決心」昭然若揭,令人費解的,是他們得不到大家的認同,還是和民眾沒有交集?眼看著反對的聲浪越演越烈,他們依然故我,獨排眾議,不論是改名風潮,抑或是歷史教材等等,從公佈到執行政策,以一種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,大有先斬後奏之嫌。

  我嘗竊想,自己和教育部的政策槓上了?先前老杜部長的成語風波,當下的歷史教材爭議「刪除南京大屠殺」,為此實在不敢茍同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

  繼前天本人發表「可愛的老杜部長」的一文之後,昨個兒老杜部長又繼續說,「就不應該外面隨便罵兩句,就收回來」就撤掉將「三隻小豬」等列為成語的計劃,還自喻是「胡適的信徒」,此話一出,旋即遭到詩人余光中等人的駁斥,讓老杜部長的顏面盡失,不知道他這份堅持,還有那些「為賦新辭強說愁」的解釋,是否還要不要再繼續下去?

  他不批評成語則已,一批評是讓相關人士群起攻之,「成語會讓人思想懶惰、國文教育失敗」道破了原來是他個人不愛用成語,才會有那樣的批評,才會接連再三地鬧笑話,從「音容苑在」「磬竹難書」,是笑話連連,雖為笑話卻是讓大家啼笑皆非,身為一位教育部長、教育界最高行政首長,竟然會捅出如此紕漏!還給胡適亂扣帽子,別說詩人余光中要跳出來了,其它的學者、老師也會紛紛駁斥老杜部長的說法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

  最近有個沸沸揚揚的新聞,就是教育部決定將「三隻小豬」、「灰姑娘」及「楚門的世界」等納入成語的範疇裡,理由是時代在變,成語也要強調多元化,懂得跟上腳步。但卻丟給了大家一個難題,該如何運用這些「新成語」?成了當下教育界最大的考驗,大家是一頭霧水,老師該怎麼教?學生要怎麼學?教材要怎麼編?寫作要怎麼用?處處都是問號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   本文於2006.10.31榮登嚴選好文

  最近常常有一些古裝劇不斷地登場,在眾多的偶像劇環伺的當下,四大名劇(台港日韓)的衝擊,它們以一種沉穩踏實的手法,依然吸引、撼動我們,深深地植入人心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