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電影的最新力作《色,戒》(Lust, Caution),改編自張愛玲的同名小說「色戒」(惘然記.皇冠 出版),故事的場景落在1939年的上海,政治環境是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和汪精衛的日本偽政權對峙局面,這部電影甫一上映立刻得到金獅獎「最佳影片」,全球躍躍欲「視」,並且迅速在兩岸三地引起廣大的討論與迴響,中國對本片過濾再過濾,剪接部份的片段,香港直接把它列為三級片,台灣則是一刀未剪,《色,戒》裡男女情慾交媾的尺碼太過煽惑,超越了讓人血脈賁張的底限,除非柳下惠本人去看,要不一般人去看未免要心跳臉紅。當李安被問到拍攝的動機,他說我崇拜張愛玲的文學作品,從沒想到要拍成電影。這一篇短,想像空間大,是我最喜歡的一篇,寫得特別深刻,千錘百煉。而且它的電影感特別強,加了一點意識流……同時,李安還認為多數人提到抗日就慷慨激昂,只有張愛玲看透了它,說起一個女人色誘漢奸,對於一個導演來說,能夠找到一個新鮮的題材並能引起廣大的迴響,誘惑之大,能不興奮也難。

  上個世紀初,戰爭襲捲整個世界,不少人在戰火下顛沛流離,造就了傳奇的一生,張愛玲也不例外,她和已故作家琦君一樣,都是來自官宦人家,張愛玲的家世較為顯赫,琦君的父親算是白手起家,苦學而成的(在琦君口中是軍閥)。張愛玲(1920-1995),原名張煐,十歲由母親正式改為張愛玲,出生在上海,為什麼和琦君比起來家世還要顯赫得多?父親張廷重(又名張志沂),母親黃素瑩(又名黃逸梵),再往她的雙親的前一代推,祖父是清末重臣張佩綸,祖母是影響清朝歷史的重臣李鴻章之女李菊耦,對張愛玲而言,她就是李鴻章的重孫。於是這兩位因為主導割地賠款的朝廷命官,談判桌上輸了仗自是要挨慈禧太后的一頓罰,他們惺惺相惜之下,李鴻章竟然把自己的寶貝女兒送給幕僚當填房,張佩綸境外充軍返家,仕途不順遂,沒想到還可以坐享齊人之福,年近半百的時候,娶了小他二十來歲的新娘,兩人的軼事還被寫進了《孽海花》裡。張愛玲可說是出生在一個大家庭裡,不過童年的歡樂時光只維持幾年而已,此外她的父親本來就是紈袴子弟,花天酒地絕非難事,錢財散盡,家道因而中落,十歲父母親離婚,導火線是個性不合,父親的觀念保守,母親則是吃飽了洋墨水,滿腦子的新潮思想,最重要的是父親還吸毒,離婚後,張愛玲和弟弟跟著父親生活,父親很快再娶,繼母孫用蕃的家世背景和父親相當,觀念也屬於保守派,兩人嗜吸鴉片,但張愛玲旋及和繼母發生衝突,有一回繼母藉口外宿沒問過她,挑唆父親毒打她、囚禁她,最後帶著一身嚴重的痢疾逃去母親那裡,至於怎麼逃的?應是姑姑張茂淵登門勸解的,此外弟弟張子靜的生活並沒有做交待。

  和母親重聚之後,張愛玲在《對照記》一書裡為她的生平幾乎是口語化的描寫,其中是片段而有待銜接的,看照片說往事是該書的訴求。逃離父親和繼母之後,再次重創她的人生的,是曾經在汪精衛底下做事的胡蘭成,張愛玲在23歲那年認識他,隔一年結婚,沒多久汪偽政權垮臺、日本投降,胡蘭成開始逃亡,卻又結識另一位女子,張愛玲一面寫作,一面賺錢資助他,不外乎間接資助他拈花惹草了,這段婚姻只維持三年以離婚收場。張愛玲筆下的《色,戒》創作靈感,源自於此,小說的全文只有一萬多字,嚴格說來是則短篇小說,但張愛玲為它修改前前後後近三十年,情感對於張愛玲來說是矛盾的,親情、友情、愛情不外如此,整體來說,在她的眼裡是近乎無情的,而又不時強調這些無情的人物底下參雜了些許情感,除了在小說裡不難窺見,映照她滄桑的人生更是如此。

  所以,劇中的易先生,就是影射當時在汪偽政權任職的丁默邨(1901-1947),想要誘殺易先生的王佳芝,不用說就是上海灘最是風姿綽約的鄭蘋如(1918-1940)了。《色,戒》無庸置疑的,是張愛玲唯一一則由真實事件改寫而成的小說,主題就是色誘漢奸以殺之,淪陷時期的上海,四位太太正圍著牌桌打麻將,女主人易太太的丈夫易先生是汪偽情報機關首腦;三個女客中,有兩人的丈夫也在汪偽政府任職。最年輕的“麥太太”王佳芝名義上是易太太的乾女兒。

  一群愛國的話劇團青年,為了暗殺汪精衛手下的特務頭目易先生,派劇團台柱王佳芝假扮香港貴婦,藉機色誘易先生。

  未經男女之事的佳芝,為了達成任務,不惜犧牲自己與團員梁閏生發生關係。可是,當佳芝憑著美色與演技,成功地吸引易先生注意時,易先生卻突然接獲任命,撤離了香港。暗殺失敗,佳芝與劇團眾人也漸行漸遠。


  真人真事底下的丁默邨與鄭蘋如倆,丁默邨在汪偽政權底下擔任要職,鄭蘋如是中日混血,父親在中國國民黨底下任職,本人則是中統情報人員,上海淪陷之後,積極參與暗殺丁默邨的行動,因而曝露身份被捕,一口咬定為情所困,雇兇殺人,成為當年上海灘重大花邊新聞之一。

  我想,張愛玲之所以對汪偽政權的了解,想來是透過胡蘭成的關係,至於她本人是不是漢奸,我相信不是,早在上海淪陷之前,她已逃離上海並輾轉到香港,最後定居在洛杉磯,叫漢奸太沉重,是個歷史的重擔。1943-1945年間,張愛玲紅極一時,作品時常發表在與汪偽有關的刊物上,同時主張成名要早,要打鐵趁熱,的確有瓜田李下之嫌,有百分之兩百的成份不得不對她產生質問,她的文字裡但見沒有嗅到歌功頌德的氣息,並且數度否認她的心態、筆觸、交際皆與汪偽有關,足見她對「漢奸」二字的敏感,抑或是要撇清自己和胡蘭成的關係?或許這正是《色,戒》一改再改,多年來遲遲不肯發表的緣故吧。

  當年社會輿論對她的口誅筆伐,急欲置她死地而後快,草木皆兵的感受是痛苦的,孤立無援,有了切身之痛,張愛玲心存警惕,為了《色,戒》一文,從創作到發表(1953-1978),相隔了25年,究竟她是不是文化漢奸,成份是大是小?討論無益,張愛玲已經辭世12年,不妨把《色,戒》當成一種藝術的瑰寶加以鑑賞、評斷,一同耽溺在劇情裡諸多的想像空間和文字張力,華麗又滄桑的筆下帶有世事無常的喟嘆,才是張氏文學最想要告訴世人的吧。













註:關於真人真事的丁默屯,網路上的名字有三種版本:丁默村、丁默屯及丁默邨,因為缺乏正確的資料可以對照,原先採用了「丁默屯」,如有正確資料,會再更正。蔡登山著有一本「色戒愛玲」(印刻文學),裡頭有提到丁默邨,以此更正網路上的訛誤。(96.10.5)

*延伸閱讀-
 
新浪網影音娛樂李安《色,戒》(簡,圖片來源、部份文字來源)
 
維基百科汪精衛政權
 惘然記、色,戒【限量特別版】(書籍封面來源)
 張愛玲:叫漢奸太沉重
 張愛玲與胡蘭成愛情糾葛《色•戒》中有跡可尋
 我和姐姐張愛玲:搬離天津的真相 被禁及出逃經過

本文瀏覽人次:
Counter Stats
melbourne cleaners
melbourne cleaners Counter

本文於96.10.04日獲智邦網摘精選好文-pa100x35.gif

             本文於2007.10.17榮登嚴選好文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