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真實事件的《橋下殺人事件》(Under the Bridge),取材自1995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薩尼奇市,一位正值十四歲妙齡少女,蕾娜.維克被同儕圍毆施虐致死,由於當時蕾娜的死在加拿大國內普遍引起關注,命案發生迄今,轉眼之間過了十二個年頭,真正參與殺害蕾娜的一男一女,則是纏訟不斷,兩人對審判上的態度南轅北轍,尤其少女嫌犯以極度偏激、荒謬的行徑掩飾罪行,讓法官和輿論交相指責,目前最新的判決進度是2006年,少女嫌犯再度上訴,企圖申請第四次審判或無罪釋放,或者當局者迷,旁觀人認定她有優秀的犯罪基因了。

  青少年犯罪,來自原生家庭對他們的忽視,基於某種原因,可能是婚姻問題,或經濟,或教育,或耽溺在吃喝嫖賭方面,讓家庭產生難以彌補的裂痕,破洞越來越大,以致於對他們疏於管教,漸漸的他們流落街頭,得不到家庭的溫暖,書中一群未成年的小兇手,正是懵懵懂懂的年紀,不懂得控制自己的力氣,亦不懂得犯罪和暴力真實的意義,以及闖下大禍之後面臨的法律和社會責任,當他們得知自己的拳腳致人於死的時候,每個人的反應不一,直到警察、輿論和媒體將他們團團圍住的時候,才瞭解事情的嚴重性。

  書中的開場從一群小兇手的成長背景逐一訴說,描述被害人因緣際會,結識其中幾位的經過,和案發之前他們各自的生活作息。青少年生活的重心來自於同儕團體,家庭是其次,無論是課業、興趣、戀愛、交友、觀念、習慣等等,得到同儕的認同、欣賞,自己就是眾人最耀眼的一顆星,可能是王子,或是公主,可以讓自己威風好一陣子,走路有風(台語),反之讓同儕排擠,猶如世界末日般的慘澹,兩者是天壤之別。

  對於被害人而言,她一心只想結交朋友,別無他意,她始料未及的,自己會喪命在小兇手策劃的群架,在水窪地上給予致命一擊,就此魂兮杳然。存在她們心中的那股暴力,別人無力管束,隨著被害人一起煙消雲散。

  作者為這段真實事件深入調查,小兇手是最主要的,乃至於她們的家人、目擊者、承辦的員警、打撈人員、辯護律師等,只要和命案有關連的關係人都是訪談的對象,書末加入審判時眾人和媒體的反應,蔟擁著令人憤慨又矢口否認到底的女嫌。書本在架構上雖是從小兇手們開始,以及零星的目擊者,顯得有些混亂,直到書本過了一半之時,才有漸入佳境的暢快,可能是天理昭彰,可能是高潮迭起,引人入勝的情節,屆時才從中間點開始,閱讀本書可說是有著倒吃甘蔗的感覺,直到書末大有一氣呵成,一鼓作氣全部讀完的順暢,從作者描述事實的口吻看來,則有訪談或輿論立場的記錄,嚴格說來它不是小說,偏向於報導文學,來自社會觀察家的訪談,予以結集成書。

  隨著時間的流逝,一年年的過去讓他們不再是未成年的小兇手,至於主要的一男一女兇手,眼看著不斷為自己辯解的凱莉,誠如困獸之鬥,法庭內盡是屏息以待的陪審團、親友、旁聽的民眾和媒體,將她層層包圍,而態度不佳及反覆無常的供詞,頑強和無謂的抵抗,唯恐是消耗自己的體力之虞,她已經為這場暴行付出極大的代價,那就是青春。

  如果,她始終想要在這樁命案當中全身而退,藐視公權力,只想汲汲營營,尋求一塊清白之地供她棲身,那是難上加難了。反而是,時光可以倒流,不妨導正一下她心中的暴戾之氣,化干戈為玉帛,說不定就不用賠上自己的青春,終年和訴訟、輿論對峙了。



橋下殺人事件的作者和各版書封-









關於本書-
 書 名:橋下殺人事件(Under the Bridge)
 作 者:蕾貝卡.高佛瑞(Rebecca Godfrey)
 譯 者:林師祺
 ISBN:978-986-185-144-0
 出版社:高 寶
 頁 數:431頁
 出版日:2008年3月

*延伸閱讀-
 
高寶書版集團 橋下殺人事件
 真人真事的橋下殺人事件
 蕾貝卡.高佛瑞 部落格(英)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