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愛情小說多如過江之鯽,詮釋生命的小說亦是俯拾皆是,作家一寫再寫,我們再三閱讀,都是為了青春一去不復返,人生沒有replay,不能重頭再活一遍,在英國小說家珍妮.唐涵的筆下,有一位16歲的妙齡少女泰莎.史卡特,偶然間接到了死神的黑色請柬,於是她被診斷出血癌末期,越是年輕的生命,得到了不治之症,我們也就越對他(她)感到惋惜,不過,作者不打算寫出親友對她的憐憫、憂傷,她全力著墨在泰莎如何走完她的最後一程。

  在我死之前,我想要……看完全書,我們必須承認一件事,泰莎是一位很勁爆的少女,她很樂觀地接受癌症末期的事實,也很配合醫生給她規劃的各種療程,以致於突發奇想,她想要做一些平常做不到的事,對於一個行將就木的病人,親友們都會接受病人的各種請求,讓她開心,沒有遺憾地告別人世。所以,泰莎狂放不羈、放浪形骸,做盡一切驚人之舉,嘗試過去不曾想過的事,乍看之下她是放縱自我的,想必她平常是個乖乖牌吧。

  換成另一個角度想,她不以自己的紅顏薄命感到悲哀,書中的文字,可以讓讀者感受到她的父母家人哀痛欲絕、泣不成聲,但泰莎不能阻止他們哭泣,因而這些勁爆的行為,也就化成了一股抗癌的力量。

  
爸爸拉過我的手說:「把痛苦傳給我。」(P.50)

  泰莎充份地享受性愛、毒品、犯罪等帶來的快感,性愛令我懷疑,走到了生命的最後,臨終前都是氣若游絲的,她是否還有力氣承受男性給她的「力量」?至於嗑藥,抗癌的藥劑裡偶爾會出現毒品之類,可以止痛,我不得不承認性愛和毒品可以讓人欲仙欲死,欲罷不能,唯獨在斷絕它們的時候會感到渾身不對勁。至於犯罪,有的人基於快感,一如出口成髒的快感是大同小異。所以,當泰莎列出十項她想要做的事情,作者是否已經事先想好,做這些事所帶來的感受,快感也能讓病人感到快樂,而快樂又是健康的泉源之一,能夠做完這些事,她既快樂又無憾。

  這樣說來,《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》裡的女主角長島千惠顯得太保守、太含蓄,只想嚐嚐當新娘的滋味,Lily Franky的《東京鐵塔》裡的老媽顯得無助、悲觀,或者我們應該變更一下,如法泡製,像泰莎一樣做出驚人之舉,充實自己的癌末時光,為生命點燃最後一道煙火,無比燦爛,同時,也不枉此生。

  《16歲的最後心願》成書在2007年,甫一出版便大受好評,同時獲獎無數,作者讓我們以另一種驚豔的角度看待生命,雖然是她個人的處女作,其中泰莎的想法讓人大開眼界,才是這本書成功的原因。


16歲的最後心願.gif





16歲的最後心願的作者和各版書封-




書籍短片-










關於本書-
 書 名:16歲的最後心願(Before I Die)
 作 者:珍妮.唐涵(Jenny Downham)
 譯 者:林師祺
 ISBN:978-957-33-2575-8
 出版社:皇 冠
 頁 數:319頁
 出版日:2009年9月(初版1刷)

註:本文是皇冠文化所舉辦的試讀活動之讀書心得,感謝主辦單位!

*延伸閱讀-
 
博客來網路書店 16歲的最後心願
 《16歲的最後心願》搶先試讀徵文活動!
 生如夏花的逝愛(簡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