灣推理第一人林佛兒之女林竺霓(霓霓),和她的同窗好友鄭世安(安安),兩人的魚雁往返,全部收錄在《你不是我最好的朋友》一書裡,當林竺霓跟著家人移居到加拿大,兩人不得不分開,於是隔著寬廣的太平洋,在當時通訊不算發達的年代,勉強有BB Call,手機也不甚流通,更遑及電子郵件、網路等等,就在天安門事件前後,民進黨開始為民主發聲、發難之際,兩人只能盼著對方的信,一解思念好友的苦。

  大約二十年前,民國七○年代末期,這對手帕交通信非常勤勞,只見航空郵件飛來飛去,絲毫沒有阻隔她們的情誼,對於現在的八、九年級生是非常難以理解的,安安(書中的署名)和霓霓兩人性格迥異,以互補的方式成為無話不談的閨中密友,沒有任何利害關係。利害關係太深的情感維持不久,也容易翻臉、也容易做表面功夫,人們常懷念、遙想過去的美好年代,不具任何利害關係,另一方面卻又時時感慨,為了自己的生計,即便再厭倦、憎惡對方,還是不要撕破臉才好。

  她們在信件裡,可以天南地北地聊起來,無所不談,也不用顧忌是否得罪對方,當然,得罪是談不上的,少女的微嗔是清晰可見,有時將對方一軍,身為好友的彼此,都可以成為對方肚裡的蛔蟲了,自然不以為忤。或者在二十年後,當事人再展信閱讀,說不定會感到信中的文字稍嫌青澀、非常平淡,時而感到年少不識愁滋味,少女的淺淺輕愁,為了學業、外表、家庭、感情等事煩惱,還有為外來的局勢而無病呻吟,自然是一覽無遺,說不定幾位為兩人作序的如亦舒和蔡志忠,看了是一笑置之。

  亦舒是知名科幻小說家倪匡之妹,目前定居在加拿大,蔡志忠是知名的漫畫家,在此毋須贅述,亦舒的作品泰半由林白出版社出版,霓霓的名字還是亦舒命名的,但不知其中的典故為何?對霓霓來說,兩人正是父執輩,本書是多位長輩認可、默許之下出版的。

  據說本書付梓之前,女兒抱怨了身為出版社負責人的父親的家庭教育方式,屬於權威式,沒有轉寰的餘地,甚至要看父親的情緒不能吭聲等等諸如此類,其中有一點可以理解的是,林佛兒想必受過對日本文化薰陶之深的父親林清文影響,沙文主義、恪守禮教,此外又經過二二八事件、白色恐怖所帶來的恐懼,不允許言論自由,基於愛女之深而不容女兒有意見發表,孰料父親看了女兒批評自己的文字,尤其「欠我一個童年」是非常震撼的,於是控告女兒毀謗(感覺上像某首歌歌詞「慶菜兩句老神在在攏嘛沒法度」、台語),讓當時的社會為之嘩然,但又不能理解的,父親又何以需要作序、出版?儘管這是作者父女的家務事,外人不便干預,況且又是經過二十年之久的陳年舊事,父女倆,乃至一家人對上法庭是非常尷尬的,動輒撕破臉,「欠我一個童年」既震撼又沉重,但論及前述的文字,似乎可以選擇大事化小,或者息事寧人,實在沒有纏訟的必要。

  但纏訟又是免不了的,做女兒的豈能忍受父親的外遇所帶來的打擊,父母的離異對子女的打擊向來沉重,二十年前的那一刻,只能一笑置之地視為那是人生的「轉折點」,這些紛紛擾擾剪不斷、理還亂,不過,我好奇當時雙方的心態,以及在本書沒有出現該段文字的理由?極有可能是再版時刪除了,或是出現在其它著作裡,刪掉也好,若是回溯往事,真教人情何以堪。

  說到書名是個非常弔詭的文字,何以會是「你不是我最好的朋友」?兩人唯恐成為太好的朋友,要扛責任,她們無憂無慮,但求不要有任何利害關係介入,儘管「美其名」「不是」最好的朋友,實際上,她們是禍福與共的手帕交、最好的朋友。(感覺上是一語成讖了~霓霓吃官司,這樣一來安安是關係人)

  書中以安安和霓霓的書信,交叉置入,大致上來說,都是一個說一個回-極短篇和小詩的對話,娓娓細訴,兩人之間的點點滴滴,據說兩人的交誼長達八年之久,實在羨煞許多人,當霓霓飛往加拿大,兩人心中的愁苦是難以言喻的,但不知二十年後,兩人的情誼是否一如往昔、親密如當年?



點我看書籍簡介




↑ 本書作者(左起)鄭世安、林竺霓










關於本書-
 書 名:你不是我最好的朋友
 作 者:鄭世安、林竺霓
 ISBN:957-593-153-X
 出版社:林 白
 頁 數:244頁
 出版日:1994年2月(五版)

後記:是我太八卦了,想看那一段文字「逃離父親的喜怒哀樂掌控是我童年的最大夢想,那個不准有自己思想的童年,要乖乖坐著聽父親偏執得高談闊論他的想法的童年,那個他不高興我們也不能出聲的童年,他欠我一個童年~」(其實這樣的童年很多人都有),作者別怪我啊(我很同情妳哩),大人不計小人「過」請原諒我唷。

*延伸閱讀-
 
誠品網路書店 你不是我最好的朋友
 你不是我最好的朋友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