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緣起】

  年中書店偶拾,發現了爾雅的日記書去年版是由詩人兼畫家席慕蓉撰寫,由於席慕蓉早期因「七里香」、「無怨的青春」等詩作聲名大噪,兼以她有蒙古人的血統,最近更為故鄉蒙古的宣傳在海內外各地奔走,對於席慕蓉三個字自然是如雷貫耳了,慶幸的是去年並沒有衝動地買下「2006席慕蓉.1~6月」(還有一本是7~12月的),幸運的欣見上個月出版社將兩冊合併成一本足本,全書厚達634頁,雖是厚重了些,不過以再生紙印刷相當環保,又有蒙古等地的圖片,對我而言是如獲至寶呢。

  出版日記書是一個很棒的構思,別出心裁,怎麼說呢?認識一個人,便是發掘一處視野,更何況是閱讀一位作家的日記書呢?可別小覷了日記書影響力,集結了作家散文的精髓,其中的文學價值不容忽視。日記書真該早個幾年問世的。



↑2006席慕蓉.足本(圖片來源


【席慕蓉與蒙古】

  「慕蓉:原名穆倫.席連勃,生於四川,童年在香港度過,成長於台灣。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,赴歐深造。一九六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。」(書中作者簡介)

  作者常會在書中提到故鄉,就地理課學到的而言,外蒙古就是現在的蒙古國(於1921年3月13日獨立,首都:烏蘭巴托)、從前書上的蒙古地方,如今是全世界承認的獨立國家;而內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北部(呼和浩特)-寧夏、甘肅、陜西、山西、河北、遼寧、吉林、黑龍江等省區接壤。內蒙古、外蒙古兩者以「戈壁」為分界。日記書裡,作者可說是空中飛人,女承父業,以宣揚故鄉為己志,同時和其它的蒙古人一樣,崇拜成吉思汗(鐵木真),並且還有一種對祖先的孺慕之情深植心中,牢不可破。「在外蒙古,在那七十年間,自己崇敬的祖先被持續地污名化和妖魔化,蒙古帝國自己的歷史是禁忌,傳統的文化更是被竭力要消除的『餘孽』。」、「可是,畢竟七百多年以來,那對聖祖的崇敬還在原處,那一代又一代守護著陵寢的達爾扈特子孫們也還都在原處。做為一個被噤聲被壓制被扭曲了這麼多年的蒙古子孫,一旦置身在聖祖靈前,有誰不會在忽然之間放聲大哭起來?」(成吉思汗的廟號是元聖祖)

  我們可能無法瞭解的,為什麼蒙古人對於大元帝國有強烈的情感?若說蒙古人之於元聖祖,如同猶太人之於以色列,「商女猶知亡國恨,隔江絕唱後庭花」,元朝被明太祖朱元璋殲滅之後,蒙古人流落四方「離鄉背景」,退居到蒙古高原之後和明朝對峙,滿清入關後再度被征服,在東歐的蒙古人更是淒涼了,滿清時還能跟滿人平等的通婚,東歐的蒙古人呢,彷彿沒有翻身的餘地。我們無法理解少數民族的情懷,中國的歷史不能諒解蒙古的「反叛」,但只要想到猶太人的心境,自是不難體會蒙古人的想法。


↑蒙古國地圖(重要地名我修成繁體字了,圖片來源


【席慕蓉的日記書】

  蒙古的歷史和地理背景、以及作者的背景等有了概念,去年2006年剛過,發生的大小事一定記憶猶新,藉由這本日記書的描述,讀者對於去年2006年可說是從頭走一遭了。那麼,去年發生了什麼事呢?駙馬爺的台開案、羅曼菲謝世、資深作家琦君辭世、立法院罷免阿扁、成吉思汗登基八百週年紀念、倒扁與紅衫軍、屏東大地震、海珊伏法等,在書中將會一一呈現。

  席慕蓉的筆觸溫柔婉約,除了寫一手好詩,她的散文功力並不亞於其它散文宗師,怎奈詩的光芒蓋過了散文,散文只好「知天命」地退居一旁,以詩為榮。(很可惜她現在只談家鄉,不談詩)

  日記書裡看似平常的居家生活,其實有一些生活方式值得參考與學習,她的話語,相當實在,全無誇大矯飾之辭,平實應該是一位很誠懇的人。例如面對乳癌化療的態度,不是淚漣漣的慘淡度日,對於身體的病痛處之泰然,親友積極樂觀的參與,還投入了「癌症希望協會」的活動,「我其實是個假裝鎮定的人」、「我想,第一是我對醫生有信心,把疾病交付在他手上,由他負責解決,我就沒有什麼疑慮了。第二是海北給我的好榜樣。他在二○○○年初發現了大腸癌,開刀之後,那樣麻煩的恢復過程,他也坦然面對,沒聽他抱怨過一聲,也沒見他發過一次脾氣,真可說是逆來順受,那樣安靜與沉穩地把困境渡過,而也果真渡過了。這讓我在面對自己的疾病之餘,好像也平添了許多勇氣。」看完了前後幾篇,才知道她和夫婿劉海北都曾罹患過癌症,她是稀鬆平常地寫著,把癌症當成是生活的一份子,字裡行間極少是她的緊張與焦慮,反倒是身為讀者的我,一路讀來是那樣地為她膽戰心驚。「最重要的影響,當然來自醫生。」一位好的醫生,能夠視病如親,對病患來說就是吃下一顆定心丸一樣安穩「是xx醫師的開朗與沉穩,幫助了我。」「這種醫病之間的關係實在很微妙,任何一方都無法偽裝,是一種直覺的感受。」作者不諱言地侃侃而談,對於讀者大眾相當受用,有誰知道在未來的日子裡,自己也有罹癌的一天?

  對於愛情,雖沒有作家張曉風的精彩,但她說了「所謂的『天長地久』,其實是對愛情的記憶,以及因之而得以堅持的種種行為和關係。」,讓讀者我來說明白些,對於戀愛、兩情相悅的時候,你儂我儂所散發的熱烈,還有兩人情比金堅的承諾,在心裡有感發出的深情。所以,她繼續說了,「無論是婚姻中幾十年的相聚,或是一場極為短暫的相遇,在多年之後,表面上一切已經消失了,但是,當記憶偶爾浮現之時,如果,我們還可以感受到那種觸動,那可能是一種略帶甘美的疼痛,甚至也可能只是極為輕微的珍惜與不捨,那麼,我們都可以覺得欣慰,知道自己還依然擁有這份愛情。」,瞧,多麼中肯的話語,雖然我還是單身,但依稀之間,對照長輩和朋友間的婚姻模式,彷彿就是這樣。

  此外,有一件事值得一提的,就是提到好友張曉風時,那種特殊的經驗,讓我大開眼界。六月十六日記載了這麼一段,大意是張曉風到絲路旅行,因為看落日車隊到得太晚,嘉峪關的城門為她而開的奇人異事,「一個女子以她的名字叫開了城門!」「幾千年來,這樣的例子恐怕很希罕吧!」,除了武俠小說,現實生活裡如作者所言,連當地人請求開門都不允許的情況下,一個女子能以她的名字叫開城門!「張曉風,我是知道的。」守城人如此應允了開門的請求。一件事看在兩個人的眼裡有不同的想法,試問又如何不讓讀者有更多的啟發呢?

  十一月二十四日的記錄裡,作者剛看完一場演出,因為牽涉到自己的同胞之故,心裡百感交集,卻得按捺自己澎湃的情緒,不讓它奔瀉而出,只好平和的在最後一段寫下了「放下吧,放下吧,夜已很深,就寫到此。」,這句話其實是一語雙關的,表面上禁止自己熬夜,其實應是「小不忍則亂大謀」,真是提得起放得下,看得是為之五體投地。

  還有很多精彩的地方不勝枚舉,再說下去可能作者或是出版社要跳出來阻止我了,侵犯作者的著作權,因為她應邀在內地舉辦簽書會,盜版書送到她面前卻不得不簽「面對的是盜版王國」,喜歡席慕蓉的詩,也喜歡她的散文,因為她在那時的遭遇,反而不忍再多寫些字句了。這本日記書寫得很成功,寫到引人入勝之處,除了故鄉蒙古國、比利時的同窗聚首,家常事也能讓人拊掌叫好,書本雖然厚重,但錯過它實在太可惜了。


↑1968年席慕蓉和劉海北在比利時結婚(圖片來源






關於本書-
 書 名:2006/席慕蓉(足本)
 作 者:席慕蓉
 I S B N:978-957-639-444-7
 出版社:爾雅
 頁 數:632頁
 出版日:2007年3月20日


註:抱歉我一時手癢,加了幾個字句,不便之處還請大家海涵!(4/15.23:33新增)


*延伸閱讀-
 爾雅典藏館.2006/席慕蓉(足本)
 蒙古國資料來源
 外交部蒙古國簡介
 席慕蓉作品
 她演講 只談家鄉蒙古 不談詩
 【閱讀隨手記】讀《2006席慕容—7~12月》

本文瀏覽人次:
Counter Stats
hit counters
hit counters Counter

本文於96.4.16獲智邦網摘精選好文-pa100x35.gif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