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大半個地球,行遍超過2800公里,筆者吳祥輝和女諸葛Catherine走了一趟愛爾蘭的深度旅遊,在愛爾蘭的國度(還有UK管轄的威爾斯「北愛」)以順時針的路線,引領讀者走進愛爾蘭悲愴的過去、惜福的當下,美好的憧憬,發威的凱爾特虎正在咆哮,前瞻經濟的航行方向,帶領愛爾蘭人揮別過去那灰色的憂傷。美麗就是愛爾蘭,愛爾蘭國如其名,是個美麗之島,絕美的顏色構圖,簡單地拼湊出鮮活的調色盤,愛爾蘭瞬間變化的美如同一把玩具尺,換個方向看就有不同的風貌讓人嘖嘖稱奇。很喜歡作者說的「顏色漆出愛家的心靈,藝術昇華窮苦的酸楚。」(P.24),當我們徹底地掌握愛爾蘭的歷史人文,這句話就益發地絕妙。

  大家可知道多年前轟動的「鐵達尼號」是來自北愛爾蘭?許多人台灣人認識愛爾蘭,並不是從經濟開始,是樂團U2?詩人葉慈?大文豪蕭伯納?王爾德、喬依司?還是踢踏舞或是和愛爾蘭有關的事物?我呢?則是透過女歌手恩雅的歌聲,清澈美麗的嗓音,從祖國出發,繞唱全世界直到蒼穹。歌詞裡獨特的世界觀,讓我不禁對恩雅另眼相看。

  說起國家衰敗的時候,人口急遽地外流,當國家躍居全球知名度時,那些外移的人們當中,又紛紛地表示自己正是從那裡過來的,與其說他們現實,對於這些異鄉人來說,不如說他們對自己的故土又愛又恨,愛是對於熱愛故土的情懷,恨是對於國家恨鐵不成鋼,又愛又恨是人人都有的感觸。

  以下這首詩「給未來歲月的愛爾蘭」是來自詩人葉慈的作品,詩句之美,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真是當之無愧,詩人的心透過逐首的詩句表達出來,僅管憂傷,但他的心就如詩句裡「你也許會瞭解,我的心這麼地跟隨它們」一樣,永遠跟隨著愛爾蘭,看者為之動容。

給未來歲月的愛爾蘭.葉慈

當時光開始狂怒叫嚷
她飛快的腳步
讓愛爾蘭的心開始怦怦響

時間吩咐所有的燭光
處處點亮一種衡量
願愛爾蘭的思想
沉吟在衡量過的寧靜之上

我的心投射入詩韻
在即將來臨的朦朧光陰
你也許會瞭解 我的心這麼地跟隨它們
在紅玫瑰鑲滾的縫邊後面
(P.113~114)






悲愴的殖民生活

  愛爾蘭最佳的詮釋者,詩人葉慈如是說道:「你也許瞭解,我的心這麼跟隨它們,在紅玫瑰鑲滾的縫邊後面。」(P.32)。你是否同意,一但瞭解了愛爾蘭的歷史背景,還有詩人的詞句是如何地熨貼著愛爾蘭的心,就可以明白這句話的精湛呢?

  八百年的殖民生活之長,我們可以隨意地比擬中國古代幾個王朝的國祚,殖民國也就是UK(英國)對於這個近在咫尺的愛爾蘭不肯放棄,十九條不合理的惡法讓愛爾蘭人無法喘息,隨革命失敗接踵而來的,還有嚴懲法隨著革命(失敗)的次數逐項增加,惡劣與不合理充斥著愛爾蘭的過去,所幸的是「愛爾蘭的革命,總是失敗,卻也從來不死」(P.108),世界充滿了哭泣,舉世為愛爾蘭悲傷,說不定連上帝也為它們一掬同情之淚呢。愛爾蘭人急欲擺脫八百年的殖民桎梏,我為他們感到嘉許的是,他們追求獨立的恆心與耐心,鍥而不捨的程度,早就超越了當年孫中山的十一次革命,從沒有就此縮手,「不自由,毋寧死」,正是他們永遠對自由的追求不放棄,不因為犧牲得何其壯烈堅持革命到底的執著。

  願你百試百錯!由於愛爾蘭的生活太過悲愴,導致諷刺自成一格,真箇是「Made In Ireland!」呢,人人練就諷刺的上等武功,狗血淋頭的話即使說出來也不會得罪別人,環顧愛爾蘭的一切盡是充滿了絕望,諷刺儼然是他們的家常便飯,更是一種自娛娛人的藝術,喬依司的罵人可以變成文學!?喬依司曾嘲諷自己的祖國是「這島上的人總喜歡把那位包皮收集家掛在嘴上」(P.45),蕭伯納的嘲諷不亞於喬依司,在沒有幸福的日子裡,殖民生活何其悲愴呢?生活是那麼的慘敗,希望指數只有負數,人心活在過去,然而愛爾蘭人的日子終究要過下去,如同蕭伯納筆下的「愛爾蘭人的心一無所有,除了想像」(P.55),只能憑藉著想像度日,說說類似「願你出殯那天是朋友們的好日子」(P.163)惡毒的話並不犯法,還可以把它視為一種黑色幽默,要是在台灣或其它國家,這樣就是詆毀了,還得對上簿公堂;愛爾蘭人嘲諷的心情或許章詒和能夠理解,因為「如果羅儀鳳像我能學會罵人,她一定會像我一樣活著」,以章氏慘淡過了大半生,日子得挺下去,靠著的是什麼呢?對照愛爾蘭獨特的詛咒,讀者心知肚明了。


薈萃人文令人驚歎

  「愛爾蘭的歷史悲慘不堪,美麗的文學卻成為後代的資產」(P.32),二十世紀,愛爾蘭一連誕生了四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,名列全球前十強裡,美麗的文學是愛爾蘭的瑰寶,此外還有多位作家和他們平起平坐,超過了這個數字。其實就各國得獎比例做比較,愛爾蘭堪稱是比例高的得獎國家,蕞爾小國,只有400萬的人口,卻有如此讓人驚歎的人文,令人羨豔。而反觀是台灣、中國地區全無,只有李敖曾經以「北京法源寺」中英文版一書入圍過,當年倡導五四運動的文學大師們,沒有一位能夠入圍,實在是夠慘的了,台灣、中國是出書最為頻繁的地區(是台灣和瑞典沒有邦交嗎?),甚至讓我覺得氾濫成災,沒有人能夠得到這項國際殊榮,實在遺憾。

  
「沒有任何一項改革,值得人類流一滴血去爭取。」
  「沒什麼好再說的了。我們剛剛聽到的排排槍聲,就是芬尼安亡者墳上,唯一恰當的演說。」
這兩句分別代表「非暴力主張」和「武裝革命」的經典,都出自愛爾蘭人。


  除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之多,「王爾德機智,蕭伯納幽默,葉慈憂傷,喬依司瘋狂」(P.52),作者這樣形容這四位跨世紀的大文豪,於是我訝異於愛爾蘭的人文薈萃,還有處處的雕像藝術讓人嘆為觀止,但沒有美麗的文學,語言和生活會是那樣的粗鄙不堪,文化裡充滿了荊棘野草。


經濟奇蹟讓人嚮往

  愛爾蘭的經濟奇蹟何時啟動?當地人眾說紛紜,但沒有歐盟在愛爾蘭的經濟佔有極大的影響力,愛爾蘭人仍然得苦哈哈地過日子,愛爾蘭採取了大膽的作風,全盤吸引外資投入,「全民來招商」的策略是台灣人所望塵莫及的,作者說得好、也罵得好「台灣人要做生意,又怕被賺太多。想給人好條件,又怕被說話」(P.197),乍看之下,簡直就是疑神疑鬼、考慮太多,曹操式的投資模式,最後導致一事無成。

  歐盟是愛爾蘭的再造恩人,實際上,愛爾蘭人並不清楚他們的經濟究竟何時開始起飛?這樣說或許可笑,曾經愛爾蘭困窘到發生嚴重的大饑荒,1973年愛爾蘭加入歐盟之際,是當時歐盟最貧窮的國家,1988年被昔日的殖民國的經濟雜誌譏為「歐洲的乞丐」(嘿!還不是你UK害人家窮的,落井下石喔!),愛爾蘭人貧困的程度,三餐無以為繼讓台灣人自是無法想像,因為,台灣人不管有再多的困苦,就連颱風來了,還有蕃薯可以裹腹。

  我們都知道英語通行世界,不會說英語走到哪兒都碰壁,愛爾蘭是英語系國家,被殖民了八百年,英語說得呱呱叫無人能出其右,UK無心插柳柳成蔭,這該說是UK送給愛爾蘭的禮物,傳統的愛爾蘭人以母語「蓋爾特語」為傲,卻又陷入了說英語的矛盾裡,沒有英語,美國人不會把投資的新天堂放在愛爾蘭。會說英語,是愛爾蘭的絕佳利器。

  揮別了慘淡的過去,沒有錢真是萬萬不能,愛爾蘭經濟的急速成長,政策和語言讓它佔有相當的優勢。因此,台灣如何讓經濟再次起飛,飛得更高更穩更遙遠,是台灣當前執政者該努力的方針。


對比贏更重要

  「以前大人這樣讚美孩子:很乖。很懂事。很打拼。很會讀書。現在最優先的教育價值是:成績很優,資優班的喔。」(P.32),在此,作者針砭台灣教育的弊病-打破贏的教育,贏就是對的迷思。其實贏不等於對,很多人認為講話大聲、聲勢浩大就是贏,還一直被灌輸了少數服從多數的歪理,於是從小學的「家庭聯絡簿」,「日行一善」開始,贏無所不在,大國之間,都用「贏」來較量彼此的高下,最典型的實例是中國共產黨,建國之初,估計至少搞死七千萬到八千萬人,明明是草菅人命,變成了豐功偉業,進而還將領導人奉為神祉膜拜著,忒是誇張。

  贏不是對,偶然間它們會交疊在一起。當作者提出贏的迷思時,是我認為在給台灣的諸多禮物當中,最寶貴一項,贏的教育在台灣實施得太徹底、太駭人,成績要好過同學、超越別班,領先校際,最後要獨佔升學考試的鰲頭,贏者為王,輸者為寇,成績歧視是不僅作者說的教育的真實,更是教育最大的敗筆,試想台灣大學(及其它明星學校)每年都有畢業生走出校園,當年那些畢業生又身在何處?贏贏贏,教育搞成永無止境的內耗。「贏的哲學」裡只有數字,沒有幸福,最後,作者給予當下的環境迎頭痛擊「一個不懂幸福的國家領導人,怎麼會給台灣人民創造福祉?」(P.241),一針見血的抨擊,來自最深沉的呼喊,可見一斑。

  當前台灣人慢慢的意識到,成績不是教育的本質,於是有了教改的藍圖正在萌芽,但是「贏就是對」的毒瘤深植台灣人的心中太久太沉疴,如同基測的實施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理想,想要斬草除根並不容易。




  很豐富的一本書,僅管書裡處處是悲愴,歷史一頁比一頁悲慘,同時也處處是台灣人的警惕,作者所到之處以嚴肅、認真的心情去看待當地的歷史,由於政治和宗教不對盤,產生扞格,犧牲掉八百年來人民的幸福。是啊,愛爾蘭那隻凱爾特之虎正在狂嘯著,經濟的驕傲讓大國為之失色,我掩卷沉思,也私下期待著「在別的國家一切可能嚴重,但不絕望;在愛爾蘭一切都絕望,但不嚴重。」能夠成為絕響。愛爾蘭的過去、現在和未來,帶給台灣人的啟示是什麼呢?祈願愛爾蘭悲愴的過去,不會成為台灣的未來!

  如友台「
北國風情」說的,「芬蘭驚豔」,吳祥輝玩真的!對於「驚歎愛爾蘭」裡關切台灣之處,從字裡行間之間,滿溢著吳祥輝認真而執著的心,一如愛爾蘭追求自由,也是認真而執著。大家都是熱愛自己的國家,期待大家都來閱讀這本書,瞭解愛爾蘭的歷史,暮鼓晨鐘的效用,化做台灣未來的警惕。









關於本書-
 書 名:驚歎愛爾蘭
 作 者:吳祥輝
 ISBN:957-32-6041-7
 出版社:遠 流
 頁 數:333頁
 出版日:2007年5月16日(初版二刷)

後記:憑著之前建立的架構,心得的收尾部份我一口氣寫完了,回頭瀏覽一遍之餘,還是覺得字句間有些辭不達意,很像是在寫論文報告。上Google搜尋關鍵字,發現前幾頁都沒有人分享心得,很好的一本書,雖然是悶了點,但沒有讀者的共鳴,真的很可惜啊。

註1:作者解釋「包皮收集家」是指上帝,猶太人都要割包皮,只是喬依司還說了「我這個小伙子最蹊蹺。我媽是猶太人,我爸爸是隻鳥」,罵人不僅罵到狗血淋頭,還很惡毒呢(見P.45)。
註2:羅儀鳳是康有為的外孫女,媽媽康同璧(康有為的次女)過世後,她晚景十分淒涼、落魄。詳見章詒和所著的「往事並不如煙」。

*延伸閱讀-
 
遠流博識網「驚歎愛爾蘭」(圖片來源)
 
吳祥輝-驚歎愛爾蘭
 凱爾特之貓? 繼「芬蘭驚艷」之後再度強力推薦「驚歎愛爾蘭」
 看贏與對的價值策略
 吳祥輝寫作中的《驚嘆愛爾蘭》  愛爾蘭窮人的美學

本文瀏覽人次:
Counter Stats
free counter
free counter Counter

本文於96.8.29日獲智邦網摘精選好文-pa100x35.gif

             本文於2007.10.01榮登嚴選好文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