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「海峽兩岸,當年都是如神祉般地,崇敬,追隨,歌頌國家最高領袖。在他們領導下,總共搞死超過一億個中國人。」(吳祥輝.驚歎愛爾蘭),只要不服從領導的原則,在蔣介石的眼裡是叛亂份子,在毛澤東的眼裡則是一律戴上右帽子,得過著茍且偷安的生活。

  
章詒和曾謙遜的說過自己的記憶差的驚人,「往事並不如煙」並不算是回憶錄,而是出自於她秉持著對雙親的孺慕之情,恪守對父母親的崇敬之意,憐惜他們被劃為右派後受盡的委屈,字句間飽蘸淚水不讓它流出,言辭間充滿了懷念雙親的孝心,書裡諸多點點滴滴,作者奔走多方考證寫成,可以說是本嘔心瀝血之作。父親章伯鈞在大陸被冠上中國第一(頭號)大右派,還是毛澤東欽定的右帽子,文化大革命和紅衛兵之於白色恐怖,比擬當年台灣蔣介石時代的叛亂份子,如坐針氈,過著茍延殘喘的日子。從前家裡門庭若市的華麗,瞬間轉成門可羅雀的蒼涼,做為中國早期的政治名人的女兒,章詒和看盡了世間的榮辱、官場的成敗,和父親一同背負著歷史的重擔,因為學校的報告,如文字獄的罪名「現行反革命罪」讓她入獄長達二十年之久,讓章氏慘澹過了大半生,六篇故事當中所提及的八個人,就是父母親被劃為右派之後,來往最為密切的對象,章詒和的筆觸細膩,善於觀察描摹,寫來淋漓盡致,她以第一人稱的角度,以父母為主軸,側寫並鮮活了她筆下的八個人物,「往事並不如煙」其實就是一部時光機,往事歷歷如新,引領讀者走入當時中國知識份子的世界裡。

  章詒和固然憐惜父親被戴上右帽子所受的委屈,但還是公正地說了「父親早被欽定為右派之首,自己卻說『為右派份子所利用』,人家要求的和自己理解的,相距豈止十萬八千里。」(P.63)大義滅親的話,章伯鈞滿腔的熱忱,想將畢生所學貢獻給中國,在女兒的筆下,但見父親談起政論有滿腔的政治細胞呼之欲出,語氣間往往要慷慨激昂、義憤填膺,十足的政治狂熱,這樣是優點也是缺點,針砭時弊多了,和毛澤東的理念相左,中共中央在不知不覺中,轉為有知有覺的反右,描述史良的時候,作者的文字所到之處,帶著讀者直擊民盟現場看見父親飽受批鬥的宰割,刀刃一片片地凌遲,鮮血淋漓,把父親送向右派的不歸路。

  這八個人分別是史良、儲安平、張伯駒夫婦、康同璧母女、聶紺弩及羅隆基,對照這些人的活躍年代,可以和我的祖輩、曾祖輩相提並論,就連我的父母還只是不解事的年紀,年代對我太遙遠,藉由他們活躍的舞台,我們身在台灣的讀者跨越海峽,直擊台灣教科書「鐵幕世界」背後的真相,毛澤東的政權底下,文革和紅衛兵四處流竄,我們可以瞭解的,是當時知識份子如何低調度日、茍且偷安,對人生不忮不求的態度。章詒和提到父執輩的動機,還有介紹的順序「從恨到愛」,都是其來有自:把史良擺在第一位,那是因為由她的「牽引」,讓父親正式地劃為右派,儲安平則是無辜地受牽連,在中國當時其實也講「連坐法」這一套的,章伯鈞的親友受到牽連就是鐵證,儲被迫害導致章伯鈞終其一生對他歉疚不已,其餘幾位人物則是按照章伯鈞一家及作者私人的交誼排序,撰寫順序越是居後的、交誼也就益發地深刻。





《史良》正在有情無思間-
  親手把作者的父親送向右派的不歸路,史良是絕對的「牽手」,在章詒和的筆下,對史的恨意鐵定比尊敬要多的,章史二人其實私交甚篤,遺憾史染指高官厚祿,反右全靠她打開了民盟的缺口(P.69),完整地揭露反右的企圖,章伯鈞被同僚陷害,固然作者和父親同背負歷史的重擔,但父親在她獄中服刑的期間抑鬱而死,不能見父親的最後一面,只要為人子女肯定都無法釋懷。史的晚景淒涼,加上沒有子女,風華依舊,但容顏已老,昔日在民盟鑿鑿而談的司法部長已經不再意氣風發,民盟主席的大位子對她報以姍姍來遲,年邁的史對作者來說,已是一種屬於來自垂暮之年的悵憾了。

《儲安平》兩片落葉,偶爾吹在一起-
  儲安平和章伯鈞的交情,一如儲曾經寫下的詩篇「兩片落葉,偶爾吹在一起」(P.77),短短幾個月的來往,卻讓儲無辜地受到牽連,對於作者的父親來說,是最對不住,也最沉重的負擔。章伯鈞被劃為右派之後抑鬱不得志,但他同時也為儲的安危掛念著,尤其是儲突然失蹤,更是讓章伯鈞急成熱鍋上的螞蟻。

《張伯駒、潘素夫婦》君子之交-
  「民國四公子」之一的張伯駒熱愛吟詩,醉心風雅,為文物癡狂的程度到了情願傾家盪產也在所不惜,對中共當局最大的貢獻就是捐獻字畫。平時的張信手捻來,就是吟詩、賦詩,所到之處,就連毛澤東和幾位政要都為張傾倒不已,張最難得的,就是無論中國的大環境如何的改變,他都是一如往常地守著自己的步調與態度,革命向來只帶來血腥,沒有和平與幸福,在革命底下求生的人們不可能有快樂,張對中國的貢獻厥偉,仍舊躲不過被革命摧殘蹂躪的命運,和作者一樣成了現行反革命犯,兩首金縷曲肇禍,吟詩究竟是福還是禍,連當事人都不能預知,依稀之間只清楚的知道,對中共有貢獻的人並不代表就可以遠離災禍。作者描述他們的、最感到窩心又感動的,是那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,作者的父親過世後,他們是第一位前來憑弔的人,人心隔肚皮,世風日下,不論是往者還是生者,相信都會對此銘感五內。

《康同璧、羅儀鳳母女》最後的貴族-
  康同璧是晚清名人康有為的次女,羅儀鳳則是康有為的外孫女了,章家被劃為右派之後,康氏母女可以說是完全不歧視他們的人,並且對作者全家以禮款待。她們接受國外的高等教育,舉手投足之間充滿了貴族的氣息,同時不攀附權貴,很少和政界人物來往,文化大革命和紅衛兵相繼地衝擊羅家,她們傾全力也要恪守高貴的生活格調,韻味無限;同時不卑不亢,人格修養極度的高尚,破天荒地收容作者,讓她得以棲身,避開紅衛兵的抄家,並且充份地感染她們的生活習性,作者對她們母女倆一直抱持著尊敬又感激的心情,甚至在她們過世的時候,作者身在囹圄,沒能見上最後一面而倍感遺憾;說起中共對她們的身後事實在讓人不敢茍同,也許是收容過大右派的女兒所致,死後只准草草埋葬,甚至讓羅儀鳳都沒允許立碑,埋沒在荒湮廢塚之間。

《聶紺弩》斯人寂寞-
  聶紺弩才高八斗,是當代的大文豪,美中不足的是和妻子周穎的婚姻只是虛有其表,妻子在他入獄前就有出軌的記錄,固然對聶奔走營救,聶出獄後又不斷地讓他戴綠帽子,他到了晚年個性變得孤傲冷僻,寄情在文學、寫作裡,淡泊度日,了此殘生,對照周穎的功利主義是極大的諷刺。作者以同情又愛莫能助地寫盡聶心中的孤寂,而又一片槁木死灰的了無生氣,儘管聶文學成就再高,無奈掩不住斯人寂寞,全拜他的結髮妻子所賜。

《羅隆基》一片青山了此身-
  他是唯一膽敢反對兩黨權威統治的人,羅被劃為右派之後,被稱為中國第二號右派,章羅名列中國兩大右派,從此他和章伯鈞來往密切,章羅二人同病相憐、惺惺相惜,正因為這層關係,他和作者的交誼匪淺,章詒和亦是憐惜他所受的委屈,加上他沒有後代,弟侄不肖,生性風流多情,到死還是孑然一身,適逢2007年是反右運動50週年,還在新書「順長江,水流殘月」中特別為羅撰寫「
淚祭羅隆基」,作者對羅帶有一種近乎崇拜,兼具仰慕的成份,羅的正直為人,感性,浪漫,多情,更把羅對女性的獻殷勤寫到維妙維肖,活脫就是真實版的段正淳,殷勤獻到與生俱來,自然又自在,這一部份常讓我認為作者是為他平反花心的罵名,帶著好奇,求證的目的體驗了這一切。


  章詒和擁有精湛的文采,就如林博文在導讀說的「深厚的國學根底」(P.39),讀來讓人感到如獲至寶,有點倒吃甘蔗,越看越精彩!我常竊想她是否受了聶紺弩的影響。筆下的人物在她寫來不參雜任何情緒,左右讀者的判斷,同時處處展現了過人的記憶,和她個人所說的「記憶差的驚人」相距十萬八千里,所以,章氏是大環節嚴謹縝密、微小處粗枝大葉,所以才有在學校可以找回三、四十件的失物記錄,而描摹的手法又能做到顯微鏡的入微。而言歸正傳,作者說故事的魅力在書中處處可見,逆境帶給她的光芒萬丈,造就了文學風華四射,筆觸之間流露的情感隨著描摹人物的情境、觀點有所分別,因而「往事並不如煙」除了講歷史故事,也說名人軼事,這些人國民黨不提、共產黨漠視,她為右派人物(中間份子)立言立傳,往事盡大江東去,但餘情環繞依舊,它是一本有情有淚的故事書,讓人無奈、歎息,而又絲絲傷感不時纏繞在其中,久久不肯散去。

  中國的各種政治運動」、「知識份子往往是其中最難消化的部份」(P.208),革命吞沒人,但是這些知識份子,論品德、才氣、人格,都是當代數一數二、箇中翹楚,各有各的風骨、各有各的品味,都是當代第一,無人能及,他們在大環境的變遷之下只求能夠安身立命,不求大紅大紫。春發、夏繁、秋肅、冬凋,人生也如四季(P.333),革命不僅讓他們的人生帶向冬季,無法回春,就連終點也是慘敗與淒涼,尤其以張伯駒夫婦、康同璧母女、聶紺弩及羅隆基這幾位不外如此,作者曾在「最後的貴族:康同璧母女之印象」中緩緩地說著「受人敬重的康同璧是一種絕響;我能去敬重並感受她,是一種福祉」(P.292),其實也可以挪用在其它人身上,他們的晚景悶悶無聲,乏人問津,死了也是靜悄悄的無人打擾,作者對他們又何嘗不是以敬重並感受他們的心意,寫下這些屬於他們的記憶呢?








章伯鈞的簡介-
  章伯鈞(1895年11月17日-1969年5月17日),中國政治家。1922年,以安徽省公費赴德國留學,在柏林大學哲學系攻讀黑格爾和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,與朱德同住一室,翌年經朱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但於1927年11月因南昌起義失敗脫離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曾任全國政協常委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,政務院政務委員,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,農工民主黨主席,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長,《光明日報》社社長。1957年在“大鳴大放”中提出批評共產黨的政治見解,建議實行“兩院制”,被指為要搞“政治設計院”。1957年6月8日成為中國頭號資產階級“右派分子”(1957年5月22日《人民日報》發言;因他為右派之首,1980年時沒被平反,至今仍被被扣上這帽子);1958年1月26日,民盟中央宣佈撤銷章伯鈞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兼組織部長的職務,而且他在民盟的歷史被刻意淡忘。章有三次婚姻,分別是1920年在安徽桐城,娶貴池縣農家女林振華,生子章師明(1922年5月6日生);1927年在武漢娶李哲民(1932年因肺結核歿於北平);1933年於上海與李健生(原名李淑嫻,李哲民之妹)結婚,誕下兩兒:大女章詒學,1939年生於香港,次女章詒和,1942年生於重慶。被劃為右派後,章淡出政治舞臺,但仍保留部長級待遇和全國政協常委一職,出入有汽車,跟隨有警衛,由於容易受「矚目」,故漸漸少公開活動;多與右派成員聚會、聚餐;他於1969年5月17日在北京因胃癌病逝。(節錄自維基百科)


關於本書-
 書 名:往事並不如煙
 作 者:章詒和
 ISBN:957-13-4210-8
 出版社:時 報
 頁 數:447頁
 出版日:2007年2月5日(初版十八刷)

註:書中的八位主角,他們的簡介全可以在維基百科裡查到,本文裡就不再贅述。相簿的圖片來源皆來自網路分享。

*延伸閱讀-
 
時報悅讀網,往事並不如煙
 卓越網:往事並不如煙
 維基百科:章伯鈞
 朱學淵:章詒和在台灣
 「往事並不如煙」作者訪台批大陸當權派
 Fw:章詒和「順長江,水流殘月 --- 淚祭羅隆基」

本文瀏覽人次:
Counter Stats
website counters
website counters Counter


             本文於2007.09.07榮登嚴選好文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