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在「走到人生邊上的楊絳」提到了生死,對於現代社會上來說,生死一如古人說的「死有重於泰山,或輕於鴻毛」,這句話其實很少聽到了,但要印證一些事,它似乎還是一條定律,例如自殺。對於邱妙津,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女作家而言,曾身兼張老師心理輔導員、《新新聞》雜誌社記者,還是位女同志,1995年竟然還在妙齡之年選擇自殺,得年26歲,讓人不勝唏噓。

  邱妙津是台灣彰化縣人,1969年5月29日生,高中就讀北一女,1991年畢業於台大心理系,1992年12月前往法國留學,由此可知她天資聰穎,求學的過程相當順遂,1994年赴巴黎第八大學主修第二階段心理學系臨床組,專攻心理,之後曾轉入女性研究所,她的專長可說是心理方面的領域。遺作《蒙馬特遺書》裡寫盡了她內心的一面,除了發現她是女同志,還有來自荳蔻年華的煩惱、情變,情緒之澎湃、起伏不定,實在太戲劇化,彷彿正是她自殺的癥結點。

  小詠,我日日夜夜止不住地悲傷,不是為了世間的錯誤,不是為了身體的殘敗病痛,而是為了心靈的脆弱性及它所承受的傷害,我悲傷它承受了那麼多的傷害,我疼惜自己能給予別人,給予世界那麼多,卻沒法使自己活的好過一點。世界總是沒有錯的,錯的是心靈的脆弱性,我們不能免除於世界的傷害,於是我們就要長期生著靈魂的病。

  小詠,我和你一樣也有一個愛情理想不能實現,我已獻身給一個人,但世界並不接受這件事,這件事之於世界根本微不足道,甚至是被嘲笑的,心靈的脆弱怎能不受傷害?小詠,世界不要再互相傷害了,好不好?還是我們可以停下一切傷害的遊戲?


  一個敏感、早慧的女子,在巴黎的住所,驟然用水果刀猛烈地刺向心臟身亡(一說是服藥、跳樓),活像是日本武士道精神切腹自殺,那樣壯烈,又視死如歸。她的死和死因眾說紛紜,光是自殺的方法除了使用水果刀刺向心臟,還有服藥、跳樓的說法,而死因大致上歸納於殉情而死,戀人移情別戀,如天打雷劈,讓她無法接受,於是在瀕臨死亡的日期,她激烈地在信上寫著:

「我全身顫抖,不是因為我怕死,相反地,我一點都不怕肉體的死亡,因為此刻肉體的真正死亡對我未嘗不是解脫——自從三月十三日我的精神崩潰以來,十天內我不能入睡,藉著大量酗酒將身體擊昏,但不規律且短暫的肉體昏沈,也只是使我墜入地獄般的連連噩夢,在嘶吼吶喊中哭醒……精神和肉體雙重的痛苦太深沈太絕對……完全不能進食,勉強自己吃下任何食物馬上吐出,精力全失,彷彿受到超乎有機體所能承受的創傷,內在五臟六腑都被壓碎碾爛,十天裡大部分時間我都關在房間裡喝酒,以此消滅、鎮壓腦裡所爆發出來的驚人的痛苦……我完全不懷疑自己這次必死……」

  戀人移情別戀了,還被她捉姦在床,對照普通人肯定也無法接受這種殘忍的事實吧?我想。

  所以,《蒙馬特遺書》的簡介上說著,正中邱妙津內心的思維,以下的文字寫得太好,一針見血,但也不由得讓我對這個早逝的靈魂感到惋惜:

  她並非天性不忠,我也並非天性忠誠。
  相反地,
  我的人生是由不忠走向忠誠,
  她的人生是由忠誠走向不忠,
  這些都是我們各自的生命資料所展現出來的歷程,
  只是,在這歷程交錯互動的瞬間,
  我脆弱的人性爆炸了,
  我這個個體無聲無息地在天地間被犧牲。
  一切都僅是大自然。


縱然她不畏懼死亡,把自己當作是那滄海之一粟,在她的眼裡死重於泰山,死得轟轟烈烈、「死」得其所,反而在我的眼裡她的死是輕於鴻毛,為了情變,斷然將生命陷於無辜,那麼我要說她的身體裡住著一個突變的靈魂,字裡行間蘸飽了極端聳動的字眼,不惜以「死」寫下對生命的告白,太熾烈也太駭人。

  我曾經質疑,這些書信是她自殺的預告(提示),已經變了心的戀人,可有想過存在舊情人內心的一絲乞求與傲氣?處在矛盾的前提下正在天人交戰,只是她又何必,不另尋覓一個春天,再愛一場,非得獻上自己寶貴的生命?

  邱妙津的才華在大學時代就已充分表露無遺,她如果還活著,論年紀就要邁向不惑之年,而那敏銳、早熟的筆觸,可以寫下無數兼具藝術家與哲學家的篇章,不僅膾炙人口,讀者還會爭相傳閱,無奈的是,天,總是不從人願呵。

  她除了遺作《蒙馬特遺書》之外,1988年9月她19歲發表了《囚徒》,曾經榮獲中央日報短篇小說文學獎,兩年後再以〈寂寞的群眾〉獲得聯合文學中篇小說新人獎。1991年她的首篇《鱷魚手記》長篇小說出版,並於1995年獲得時報文學獎推薦獎,書中的「拉子」、「鱷魚」等詞也成為台灣女同志襲用的自我稱號。1997年2月台灣同志首次舉辦十大夢中情人票選活動,邱妙津獲得女同志夢中情人的榜首。1996年她的遺作《蒙馬特遺書》問世,2000年9月《蒙馬特遺書》不但在上海正式授權出版,也由前衛導演魏瑛娟搬上舞台,這都證明邱妙津作品的影響之日久不衰。此外她還曾在1991年拍攝了一部長度三十分鐘的十六釐米影片《鬼的狂歡》。在台灣作家群中,邱妙津是個永恆的傳奇。

  最近看見友台相繼寫下憂鬱症、自殺的文章,甚至還有人輕蔑地說是「智障」、「神經病」,排隊寫同一主題的文章,可能有獎品拿吧?那末我就不能不提這位傳奇女作家,她就像已故女作家三毛一樣,都是為了殉情自殺,當她們為情所困(三毛是追隨丈夫荷西自殺),選擇自殺一途的時候,想必心裡早已被重重的憂鬱圍困、心有千千結,為此無法自拔了呢。

  我祝福您幸福健康,但我不再能完成您的旅程,我是個過客。全部我所接觸的,真正使我痛苦,而我身不由己。總是有個什麽人可以說:這是我的。我,沒有什麼東西是我的,有一天我是不是可以驕傲地這麼說。如今我知道沒有就是,沒有。我們同樣沒有名字。必須去借一個,有時候。您供給我一個地方可以眺望。將我遺忘在海邊吧。我祝福您幸福健康。

  對我來說,她們的死,正是輕於鴻毛。

  為敬重她在文壇的貢獻,我寫邱妙津。






★☆ 投票小遊戲:邱妙津的兩本暢銷書,您喜歡(或讀過)哪一本?(在小圖的選項上按一下即可投票)
 1. 蒙馬特遺書
 2. 鱷魚手記
 3. 沒聽過邱妙津,或不知道這兩本書。






後記:《漢書.司馬遷傳》中的《報任少卿書》:「人固有一死,死有重於泰山,或輕於鴻毛。」,意思是每一個人,都有死的一天,但是生命是寶貴的,不可為了些許小事就想不開,尋死作解決,死要死得意義,死要死得有價值。

註:蒙馬特(Montmartre)位於法國巴黎市北部,由於其海拔相對巴黎市區內其他城區而言較高,故影響流經巴黎的塞納河由南而來又向南而去。蒙馬特歸屬於巴黎市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時間,現在是巴黎第十八區。高地內著名的旅遊景點有聖心堂、聖彼埃爾教堂(L'église Saint-Pierre)小丘廣場(Place du Tertre)、皮嘉爾廣場(Place Pigalle)、紅磨坊(Moulin Rouge)、狡兔酒吧(Le lapin agile)、浣衣舫(Le bateau Lavoir)和愛之牆。(轉載自維基百科)又,台灣當代同性戀作家裡,除了早逝的邱妙津,白先勇和蔡康永也是,不過蔡康永已轉戰娛樂界,同性戀作家只剩白先勇一人獨挑文學大樑。本文圖片來源為所屬出版社。

*延伸閱讀-
 
孤獨的探索(我看蒙馬特遺書)
 邱妙津
 夜讀邱妙津(簡)
 
同志‧遺愛‧邱妙津
 華麗死亡的停格透視:重讀邱妙津

本文瀏覽人次:
Counter Stats
melbourne electrician
melbourne electrician Counter

本文於96.10.29日獲智邦網摘精選好文-pa100x35.gif

             本文於2007.11.16榮登嚴選好文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