○○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罕.帕慕克(Orhan Pamuk),擅長詮釋文明衝突的象徵意義,帕慕克是土耳其人,伊斯坦堡是他的家鄉,土耳其介於歐亞非三塊大陸的要衝地帶,也是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,無論在民族、宗教、文化上,土耳其一直是個過渡地帶、交界點,伊斯坦堡又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,文化與文化之間的扞格、矛盾,在帕慕克的心目中,勢必都看在眼底。

  著作裡盡是寫盡了文化衝突字眼,無論以任何題材著手,都是為了自己的城市而寫,寫在一個古老的城市,既有過去土耳其帝國的風華(塞爾柱、鄂圖曼),還有外力統治的色彩,土耳其是個大熔爐,無所不包,奧罕.帕慕克為紊亂的城市理出一道清晰的思維,是他終日汲汲營營,對此追尋、實踐的目標。

  《黑色之書》的主角卡利普,是伊斯坦堡的執業律師,有一天妻子魯雅留下字條離開他,空盪盪的家中從此少了女主人,另一方面妻子的異母哥哥耶拉也失蹤了,她酷愛偵探推理小說,耶拉則是位報紙專欄記者,卡利普決心尋找這對兄妹,他更潛入耶拉的寓所,喬裝成耶拉,處理耶拉平日要做的事宜,像極了武俠小說裡的易容術,看者為之嘖嘖稱奇。

  卡利普喬裝成妻舅是匪夷所思的,偽裝成對方本人、住進他的房間、接他的電話、穿他的衣服,甚至為耶拉代筆繼續寫專欄,彷彿耶拉從不曾消失過,為了魯雅,卡利普放下自己的工作,專心致力於假扮成耶拉上,因為他堅信,這對兄妹的失蹤必定事出有因,唯有喬裝成耶拉,才能找回摯愛的魯雅。

  故事裡分成兩條故事線交叉進行,就翻譯上文詞相當流暢,本書雖是名為偵探式搜索,但文字上的敘述不免流於絮絮叨叨,老太婆的裹腳布實在又臭又長,敘述文字之多,少有對白,實在忍不住要昏昏欲睡,作者傾全力放在卡利普個人的內心戲,誠如一個人的喃喃自語,和看不見的妻子、妻舅無聲的對話,另一方面,書中也可看見作者針對了文化衝突的描摹,結合宗教、文化、文明、歷史,偌大個來自土耳其沉重的包袱,拜占庭帝國等消逝的王朝呼之欲出,西風東漸的衝擊下,土耳其的角色該如何定位?寫在文化衝突的邊緣,實在騎虎難下。

  最後,我決定加快走馬看花的速度,鐵了心要囫圇帶過一番,停停看看,數度放下又再繼續閱讀,以致於完全被書本打敗,有空要深入瞭解土耳其的文化才行,否則,閱讀的困擾在所難免。



黑色之書的作者和各版書封-










關於本書-
 書 名:黑色之書(Kara Kitap)
 作 者:奧罕.帕慕克(Orhan Pamuk)
 譯 者:李佳珊
 ISBN:978-986-173-204-6
 出版社:麥 田
 頁 數:504頁
 出版日:2007年2月12日(初版六刷)

後記:這本書我沒有看完,沒等到看完,我早已先放下書本找周公下棋去,閱讀本書之前,除了從前課堂上所學,還要進一步了解土耳其當地的文明,而不光是文化而已……

*延伸閱讀-
 
博客來 黑色之書
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《黑色之書》
 帕慕克:詮釋文明衝突的象徵意義(簡)
 
維基百科 奧罕.帕慕克(簡)

本文瀏覽人次:
Counter Stats
sydney charters
sydney charters Counter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