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已故推理小說家胡桃澤耕史(くるみざわ こうし.1925-1994),本名清水正二郎,筆名乃是由他的一雙兒女的名字擷取而來,如是之故,1977年正式使用並以這個筆名的名義發表作品,此外以本名發表、翻譯的作品不計其數。1942年他17歲就讀拓殖大學中國語言學系,之後孤身一人到中國偽滿洲國境內闖蕩、放浪,歷時約三年,爾後接受當地入伍征召,被編入特務機關的組織裡,日本在二次大戰失利,做為戰敗國,自然無法顧及在偽滿洲國的軍隊,他和其它袍澤淪為戰俘,此後羈押在西伯利亞,並在各地輾轉流離,生死未卜,能活著回來,也許是一種奇蹟。

  1947年,胡桃澤耕史回到學校,並針對過去他在亞洲大陸的流放生活為題,開始執筆創作,《俘虜》是他獲得第89屆直木獎的得獎作品,書名原名是《黒パン俘虜記》,直譯是「黑麵包俘虜記」,故事中的主角乙幹,名字來自他在戰爭時隸屬的部隊「乙種編制部隊」,從乙幹的身上可以看見作者當年對俘虜生活的恐懼,時時和饑餓、死亡為伴,但內心深處藏著對未來、求生兩者具有強烈的念頭,在四周一片森然的氣息當中,風聲鶴唳,能維繫他繼續活下去的究竟是什麼?那無非是希望,與美好的憧憬。

  附帶一提,胡桃澤生前極是崇拜直木三十五,得到直木獎或者是他個人夢寐以求的事,然而,藉著得獎之便,據說他利用了這份獎金,特意在直木三十五的墓旁替自己造了一處墳,碑上鏤刻一個「翔」字,死後和自己的偶像相鄰長眠,終年58歲。

  
在這次旅行中,我們第一次吃到黑麵包,又硬又酸,味道和過去軍隊裏吃的食物截然不同,有人只咬了一口就馬上吐出來。日後,這種食物成為我們的主食,味道便勝過蛋糕了。(P.13)

  乙幹的俘虜歲月,比起其它戰俘要幸運太多,餐餐吃黑麵包使人厭倦,對於有一餐沒一餐的人而言,吃到膩,心生作嘔的黑麵包聊勝於無,於是有人在饑寒交迫當中餓死,凍死的亦不計其數,營養失衡,免疫力大幅降低,戰俘集中區也是一個傳染病肆虐的地帶,和死神拼搏,是這群戰俘們最大的考驗,而非讓戰勝國虐待,能夠呼吸、喝水、吃黑麵包,便是一種幸福、一種奢求。

  表演才藝、死對頭赤穗小政的刁難、醫院的勤務兵協助處理屍體、內勤特別職員各項雜事,從滿洲國到內蒙古,乙幹輾轉來到西伯利亞平原,全亞洲最蒼茫壯闊的地帶,一度深入中亞貝加爾湖,蒙古和蘇聯兩國將這群日本戰俘當成皮球踢來踢去,蒙古和蘇聯的政體不同,他們的際遇也受到影響左右,隱約還能見到中國紅衛兵的批鬥,思想改造,乙幹的俘虜歲月不能以顛沛流離概括全部,在不同的政體之間擺盪,尚且不能自主,直到踏上了日本的國土,乙幹才能真正的做自己。

  《俘虜》可以將之視為作者的俘虜歲月,逃亡又再被抓回,刑罰加重,俘虜收容所裡的絕望,與政治犯的囚禁又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景象,成為異國的階下囚,戰犯是也,亦可能和猶太人集中營相距不遠。作者寫下此書,現身說法,明白地昭示了戰後俘虜生不如死的日子,無論是戰前戰後,僥倖存活的,或是馬革裹屍,身在韓國、中國等地的日本人,這便是日本小說帶給讀者多樣的面貌,讀來形形色色,但也呈現了當時對戰爭的無奈。

  竊想,戰爭帶給日本人多樣的寫照,餘下目前一個,那便是遭到原子彈無情地蹂躪的廣島和長崎,終其一生在核子災變下受難的人們,如能接觸到類似的題材,日本人在戰爭中翻滾的諸多樣貌,可謂是盡收眼底了。



俘虜的作者和各版書封-









關於本書-
 書 名:俘 虜(黒パン俘虜記)
 作 者:胡桃澤耕史(くるみざわ こうし、Kurumizawa Koshi)
 譯 者:江秀桃
 ISBN:(無)
 出版社:皇 冠
 頁 數:296頁
 出版日:1988年1月

*延伸閱讀-
 
胡桃澤耕史(日)
 
維基百科 胡桃澤耕史(日)

本文瀏覽人次:

Counter Stats
gold coast accountant
gold coast accountant Counter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