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繼前天本人發表「可愛的老杜部長」的一文之後,昨個兒老杜部長又繼續說,「就不應該外面隨便罵兩句,就收回來」就撤掉將「三隻小豬」等列為成語的計劃,還自喻是「胡適的信徒」,此話一出,旋即遭到詩人余光中等人的駁斥,讓老杜部長的顏面盡失,不知道他這份堅持,還有那些「為賦新辭強說愁」的解釋,是否還要不要再繼續下去?

  他不批評成語則已,一批評是讓相關人士群起攻之,「成語會讓人思想懶惰、國文教育失敗」道破了原來是他個人不愛用成語,才會有那樣的批評,才會接連再三地鬧笑話,從「音容苑在」「磬竹難書」,是笑話連連,雖為笑話卻是讓大家啼笑皆非,身為一位教育部長、教育界最高行政首長,竟然會捅出如此紕漏!還給胡適亂扣帽子,別說詩人余光中要跳出來了,其它的學者、老師也會紛紛駁斥老杜部長的說法。

  先前一度要提出「刪減文言文」政策,亦是遭到余光中等人的駁斥,對我而言,文言文是代表中國文學的精髓,幾千年的傳承下來,白話文的歷史不到一百出頭,自是沒有足夠的份量取代文言文的詮釋文字之美。

  可憐的老杜部長,硬拗則已,還是越描越黑,再說下去可能連個台階下都沒有了!

  以下是擷取諸位學者的意見,來自各大新聞資料:

  
『詩人余光中強調,胡適本人提倡白話文,本身對於中華文化的推廣可是不遺餘力,至於其所提的出八不主義,則是主張少用冷僻成語;胡適不僅用成語,本人其實常以四字成語題字。亦身為「搶救國文聯盟」發起人余光中繼續強調,成語是精緻文化的「現鈔」,日常生活隨時可用,譬如說杜正勝發言「動輒得咎」,都得用到成語;部長還是少開口,否則「杜正勝」遲早會變成負面成語。

  成語是精緻文化的「現鈔」,日常生活隨時可用,譬如說杜正勝發言「動輒得咎」,都得用到成語;部長還是少開口,否則「杜正勝」遲早會變成負面成語。

  台師大國文系教授林安梧則認為,成語是文化傳統經時間考驗,累積下來的智慧結晶,像守株待兔、齊人之福、刻舟求劍等成語,簡單四個字,就可傳達豐富的意涵,怎能輕言捨棄。林安梧也呼籲教育部不要再捲入成語的是非,部長也不要再硬拗,以免大家以後罵人,會說「你不要那麼杜正勝」。

  林安梧教授還指出,胡適不會盲目反對使用成語,他反對的,應該是陳腔濫調、以及像「三隻小豬」等標新立異、還無共識的成語。』


  在此容我引用「長恨歌」的詩句,楊貴妃是「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宮粉黛無顏色」,余光中一言真箇是「詩人一言撻伐起,老杜部長無顏色」

  學生時代,老師們無不鼓勵學生多背成語、唐詩宋詞等,抑或是諺語佳句,又所謂是「活到老,學到老」,艱澀刁鑽的成語,自是量力而為,因而當年的我們背了很多,亦是受用無窮,反觀現在的學子程度降低有些感慨。然老杜部長此言不但是譁天下之大譏,還隱約嗅出大興文字獄的作風,說不定他的名字定當被網友挪為成語以為笑柄,「別再杜正勝」了。

  成語背後的典故,不外乎與歷史的連結是環環相扣,對於歷史背景濃厚的老杜部長,應有這份深層的認知。不過,在學者、網友連番地炮轟下,言語交相撻伐、舌槍唇劍,我不忍再多加批評,還望象徵中華文化精髓之一的成語,能在此事件後繼續讓社會大眾廣泛地應用,並發揚光大、繼往開來,在一片反對的聲浪、莘莘學子國文能力的危機裡,我們定當有此先見,才不枉此一菁華流傳百世。

  寫到這裡,我不禁對余光中捍衛中華精髓的決心肅然起敬,去年(2006)名作家琦君謝世前,昔日的老作家(林海音、朱西甯等人)多已凋零,而他們在生前原不多言,只是默默地從事筆上耕耘,或許應當再多幾位像余光中這樣的文學泰斗,為中華精髓的傳承努力不懈。







本文瀏覽人次:無料カウンター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