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陽江河:語言中的消費邏輯已成常態

2014年09月25日09:43 中國新聞網

原標題:歐陽江河:語言中的消費邏輯已成常態(圖)

歐陽江河.gif

  第二屆“思想.廣場”活動上週末連續兩天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。據主辦方三聯生活週刊介紹,他們希望模擬一個多重思想交匯的廣場空間,在每年9月中旬,在同一地點彙集不同學科的學者、作家、藝術家,連續在兩天時間內開辦開放講座、對談、展覽、音樂演唱,戲劇排演,以此造就一個廣場空間。

  據瞭解,此次活動包含21場講演、對談、三人談,2場音樂演出,2場電影放映,1場戲劇排演,1場舞蹈劇場,1場建築裝置演示。如顧彬、歐陽江河主講的《受傷的漢語》、田藝苗主講的《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當代音樂》、劉德寰主講的《移動互聯網與大資料》、邱志傑主講的《文化雜食現實》等。

  詩人歐陽江河和漢學家顧彬的講座以《受傷的漢語》為主題。歐陽江河說,我們天天使用的漢語,有人把它當做傳遞思想、資訊和交流的工具,其實語言是人的存在方式,是存在的最重要的一種呈現和凝聚的方式,它本身是疾病、力量、虛無和思想等各種各樣資訊的攜帶者、傳遞者、呈現者。他們想探討語言在經過現代性轉型,包括經過革命,經過商業大潮,經過東西方的相遇、融合、翻譯等以及經過各種各樣的工具理性語言、各種行話技術話語,包括現在存在的網路方式,經過轉折、滲透、改造後,它變成了什麼?

歐陽江河

  歐陽江河還表示,他認為漢語與中文是兩回事。我們所說的漢語是一個在完全封閉、與其他文明沒有交往、與其他語言沒有互相翻譯的一種狀態下呈現、成長起來的一種語言狀態、一種生命狀態。漢語在2000多年前就成熟了,他認為一直是人類文明高級的一種呈現物,但是現在中文的呈現是比較混亂的一種狀態,我們還有一種東西可以成為解毒劑,那就是中國古老的漢語。古漢語是非常精彩的,有一種特別好的文學質地。所以中文呈現出混亂、膚淺、庸俗的狀態時,學中文的人有一種幸運,就是追根溯源到漢語,總會得到一些啟示、一些澄清、一些解救。

  在回答讀者關於現在消費時代語言方式的問題時,歐陽江河表示,消費作為一種意識形態,後來成為一種資本邏輯,而資本是全球性的、跨國界的,最重要的邏輯是資本講求利潤,要用錢來賺更多的錢。所有的消費邏輯都暗藏了這樣的邏輯,就是賺錢、推銷,無論它變成什麼,有時變成品位,有時變成身份,有時變成物體,有時變成欲望,有時甚至變成治療。當它最後用一種語言的方式呈現出來時,就已經有一種強迫症在裏面,就變成一種你都意識不到的東西。這種能力就像脈搏,但人是感受不到脈搏的,在正常跳動時你是感受不到脈搏的。所以資本的邏輯、消費的邏輯,就是消費主義作為一種語言現象,它健康有效運行時,你是感受不到它的,它已經變成一種常態了。消費語言是一種“全球的征服”,也許這種征服來得破碎一點、晚一點,還受到一點阻礙。我們也許可以偶爾回到詩歌的時刻,就像顧彬講的零點時刻、廢墟時刻。



  晨報記者 劉婷
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歐陽江河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