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傳統文化學修身

來源:新華網| 2015-06-08 09:32:45| 作者:蘭文飛

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

  這次的“三嚴三實”專題教育,對領導幹部的修身提出了很高要求。實際上,党歷來非常注重黨員的修身修養,以此作為党自身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。早在抗戰時期,劉少奇就出了一本著名的《論共產黨員的修養》。這本關於修養的小冊子一版再版,影響深遠。

君子泰而不驕,小人驕而不泰

  從劉少奇的書中可以看出,中國共產黨黨員修身的特點,既有馬克思主義政黨黨性修養的鮮明特徵,又立足中華傳統文化豐厚的修身資源,兩者相得益彰。循此特點,領導幹部在修身問題上,一方面既要嚴格按照黨性修養的要求,時刻砥礪,堅持不懈;另一方面還要繼續從傳統文化中學修身,尋求有益的教誨。

君子之德風,小人之德草

  我們的傳統文化對修身非常重視。《大學》裏明確提出,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,都要以修身為根本。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這樣的家國大事,也要從修身開始。孔子則用“君子”這一高尚的人格標準作為教導弟子們修身的目標,一部《論語》,隨處可見君子與小人在修身上的對比。例如,“君子泰而不驕,小人驕而不泰”,“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”,“君子之德風,小人之德草”,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”,“君子喻于義,小人喻於利”,等等。用一系列對比,刻畫出君子與小人在修身上的高下境界,以此激勵他的學生做“君子儒”,而不要做“小人儒”。古人對修身如此重視,可謂充滿了智慧。

君子喻于義,小人喻於利

  中國古代很多名臣廉吏都是修身上的楷模。忠正如文天祥,氣節如方孝孺,擔當如于謙,廉潔如海瑞,憂國如林則徐……眾多青史上留名的人物,無一不是修身有得,進而做出一番事業的。學習他們的品格和作為,就要從學習他們的嚴以修身開始。

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

  從傳統文化學修身,首先要學正心誠意的修身態度。“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誠其意”,正心誠意是修身這一根本中的基礎。在古人看來,“誠者,天之道也;誠之者,人之道也”,認為“不誠無物”,“君子誠之為貴”。那什麼是誠意呢?“所謂誠其意者:勿自欺也”,也就是不能自己騙自己,要在心裏始終能區分判別善惡好壞,然後擇善而從,認真努力地加以施行。這啟發我們,修身必須正心誠意,必須切身,而不是做樣子給別人看。如果不能正心誠意,隨便糊弄,鄉願似地去討好別人,或者只為了在領導和群眾面前炫耀,就會表現為人格上的虛偽甚至分裂。這也是為什麼,一些貪腐官員臺上台下兩副面孔,人前人後行為迥異,正是人格虛偽與分裂的表現。

小人同而不和1

  從傳統文化學修身,就要學會敬畏之心,學會慎獨慎微。“君子有三畏,畏天命,畏大人,畏聖人之言”,在中國的修身傳統中,一再強調要保持敬畏之心,因為古人看得很清楚,人一旦失去了敬畏,就會無所顧忌,胡作非為,以至“放僻邪侈,無不為已”。古人講的這種敬畏,是非常之正心誠意的,不是表面上的不去觸犯一些明白規定的禁止事項,而是在只有自己獨自知道的情況下,也照樣能夠一貫保持。“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懼乎其所不聞。莫見乎隱,莫顯乎微,故君子慎其獨也”,在情勢還未顯露,人所不知而己獨知的時候,就要慎獨慎微,充分體現了古人在修身上臨深履薄的嚴謹態度。這樣一種在修身上的徹底和堅決,同樣非常值得我們學習。

  從傳統文化學修身,還要學習常思己過、勇於反省的精神。“吾日三省吾身”是傳統修身中教導人慣用的方法。孟子說,“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”。人的心是最容易放失的,要把它找回來,就要有時時反省的功夫。中國歷史上不少修身有成的人,都是勤於反省、勇於改過的。一些人反省之深刻認真,甚至每天把不當的言行和想法都記錄下來,督促自己日遷一善。這種時時反省的方法,在修身上依然很有作用。

  當然,領導幹部單從傳統文化學修身還遠為不夠,在全球化資訊化時代,領導幹部更要與時俱進培養現代品格,這樣才能真正適應潮流,不負黨和人民的期望。





文章網址~
http://news.21cn.com/domestic/yaowen/a/2015/0608/09/29643778.s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