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情之外:讀張曉風《人生就是不斷相逢與別離》

2015-05-29 18:22:39 來源:搜狐讀書頻道

人生就是不斷相與別離


  偶然看到張曉風的這套文集,她的散文讀過不少,印象不錯,這套書書名也頗有點意蘊“我們都是借道前行的過路人”“人生就是不斷的相逢與別離”,於是本能地翻了起來。

  第一次知道這個作家,還是在上學時的作文課上。大概是古詩詞改寫那種,例文選的就是張曉風的《不朽的失眠》。當時只覺得無論怎麼寫仿佛都註定超越不了這種改寫的高度,甚至一度懷疑《楓橋夜泊》才是最適合改寫的詩。今天再讀張曉風,仿佛理解了自己為什麼超越不了。不單單是因為腹中沒有華美的辭彙,更因為缺少人生該有的閱歷和沉澱,以及一種包容開闊的心態和胸懷。

  這套文集算得上是保羅萬象,除了張曉風一貫的溫情脈脈和細膩動人,更多了一些犀利的深刻。之前接觸的算是她真正的散文作品,這套文集卻在散文之外收錄了很多評論性文章,觀點獨到,眼光銳利,只有真正看過的人才知道臺灣評論界對其評價“筆如太陽之熱,霜雪之貞”所言不虛。

  近年暢銷的很多女性作家文集不少,其情動人是一點,能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亦是其中重要一點。但對於社會、文化等現象能有這樣深刻評論的並不多見。其中也許也很多客觀的原因,但不管什麼原因,這樣的評論文章都是值得一讀的。說到此處,不得不感歎一句,寶島臺灣還真是人傑地靈,並不遼闊的土地上有著許多優秀的作家,龍應台的《野火集》吸引了許許多多的讀者,張曉風雖然沒有專門的雜文集,但其雜文同意有其深度、高度與廣度。

  張曉風的散文創作可以說是伴隨著她的成長的,有其結婚之前的少女心性,有其婚後的家庭和工作情況,她的親人,朋友,師長甚至萍水相逢的路人,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感受。作為讀者,能感受到貫穿始終的靈氣與赤誠,但也能體會到澄澈的內心也在不斷沉澱著許多厚重,那當中有愛的體驗,也有痛的領悟,還有靜觀世事的冷靜與少許的無奈,還有太多太多用語言無法描述的情緒與感懷。

  所以,我還是想說,她的文美,不只是文字之美,更是經歷與思考相互碰撞的理性沉澱。就像曾經讀到的那篇《不朽的失眠》,如果沒有一定的人生閱歷,又怎麼會在文章末尾對張繼的落榜發出那樣坦然的釋懷之語“一千二百年過去了,那張長長的榜單上(就是張繼擠不進去的那紙金榜)曾經出現過的狀元是誰?哈!誰管他是誰?真正被記得的名字是‘落第者張繼’。有人會記得那一屆狀元披紅遊街的盛景嗎?不!我們只記得秋夜的客船上那個失意的人,以及他那場不朽的失眠。”

  是啊,正所謂少年時期才會為賦新詞強說愁,真正懂得人生的都是那些真正經歷過世事變幻的人。套用柴靜曾經的一句話“沒有深夜痛哭過的人,不足以談人生”,沒有熱愛過生活思考過社會的人,也不足以去評論。至少在這套文集裏,我讀到的張曉風不只是一個其文華美其情動人的張曉風,而在溫情之外,發現了一個對於生活對於社會都懷有深情與反思的人。這大概也是真正能稱得上作家的人特有的一種氣質,清麗的語言,深厚的修養和深刻的洞見在他們身上進行了完美的結合。

人生就是不断相与别离1

 

 

 








http://book.sohu.com/20150529/n414091771.shtml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張曉風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