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瘋病在過去,是一個讓人聞之色變的疾病,稱它是皮膚的黑死病亦不為過,在西方國家還是中國的典籍上都有記載,關於人們對它的恐懼與排擠,罹患痲瘋病的人們猶如得到了癌症、SARS等藥石罔醫的絕症,必須要接受隔離,可惜早期的人們對它繪聲繪影,融入迷信等謠言,讓病人和他們的親人備受攻擊,或是遭到棄絕,看著《孤島戀人》裡的一家人,想著真實的情況,格外為他(她)們感到同情。

  故事的場景在愛琴海上的克里特島(Crete),小島,也就是專門隔離、醫治痲瘋病患者的史賓納隆加島(Spinalonga),只要站在克里特島東邊的海岸一望,就能看見那座讓當地居民忌諱的島嶼,同時,幾乎是只要會游泳的人們,不費吹灰之力便可游過去,那樣的距離比台灣之於龜山島更加接近。時間從19世紀末開始,跨越了大半個20世紀,派崔克斯一家的女性-艾蘭妮、安娜、瑪麗亞和蘇菲亞,她們的愛與愁,全因痲瘋病送上了命運的輪迴,個個都是獨行俠,在漫漫的長路中踽踽獨行,向生命下戰帖。有人,因為痲瘋病變得勇敢,有人,因為痲瘋病變得消極,而有人,因為痲瘋病變得頹唐,大家都是和痲瘋病拼搏,與之對決。

  痲瘋病牽動四個女人的愛與愁,是個負面的牽引者,相對的,蘇菲亞的女兒艾麗希絲,是燃起家族希望的擺渡人,四個女人四種個性,若是加上艾麗希絲,那麼艾蘭妮、瑪麗亞和艾麗希絲是樂觀的,擁有正面、積極、陽光的個性,反之,作者為了讓她們的個性、價值觀產生強烈的對比,針對另外兩人設下了負面、消極、陰暗的個性,尤其安娜在親情與愛情上十足的反派角色。五個人不約而同,用了近一個世紀的時間,給讀者上了一堂愛與生命教育的課程,訴說著它們的重要,無可替代。

  俗話說得好,有其父(母)必有其子(女),或是龍生龍、鳳生鳳,怎地不讓人望之興歎,作者在人物設定上十分鮮明,正與反的強烈對比,恰到好處地說明了個性遺傳這一點呢。

  唯獨在愛情上,艾麗希絲顯得舉棋不定,和家族裡四位女性長輩相比,她不算是幸福的一方,但也不是不幸的一環,屬於年輕的矛盾、青澀,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,她是一位中間人。

  和小島咫尺相望,病人幾乎是有去無回,克里特島的居民想必是覺得觸霉頭,心裡直犯嘀咕的吧,唯恐避之而不及,固然戰火的侵襲,但躲不過對絕症的恐懼讓他們更加憂傷,書中有許多販夫走卒的寫照,幾乎是清一色的勞動族群,克里特島固然是愛琴海上最大島,但島上一但有什麼新聞(或八卦),便是全島的大事,不脛而走,讓人津津樂道,也讓大家議論紛紛,乍看之下,酒吧和教堂彷彿是島上的活動中心,人際關係的交流,此處作者有詳盡的描繪。

  故事從艾麗希絲對現狀感到徘徊時,向媽媽的過去「投石問路」,才娓娓訴說這一段密而不宣的家族史,解開了和痲瘋病牢不可分的原因,當一切真相大白的時候,又回歸到現實中,很典型的時間敘事架構,如《午間女人》、《霧中回憶》等也是雷同的手法。

  若是問起四位女性當中,最欣賞與最厭惡的一位,那麼絕對是安娜與瑪麗亞姐妹倆,無庸置疑,且看她們與范都拉齊家的兄弟,截然不同的相處方式,態度決定一切,在她們身上得到了證明。

  《孤島戀人》是一本別出心裁的小說,濃濃的地中海風情,時間長達一個世紀,刻劃出四個女性對親情與愛情不同的情懷,讓人低迴不已,也讓人掩卷歎息。



孤島戀人的作者和各版書封-










關於本書-
 書 名:孤島戀人(The Island)
 作 者:維多莉亞.希絲洛普(Victoria Hislop)
 譯 者:謝佩妏
 ISBN:978-957-33-2529-1
 出版社:皇 冠
 頁 數:358頁
 出版日:2009年4月

*延伸閱讀-
 
維多莉亞.希絲洛普 個人網站(英)
 
癩病(麻瘋病)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