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繼《人生一瞬》、《綠光往事》之後,詹宏志的筆鋒一轉,驀地書寫自己在閱讀上的最愛-推理小說,探索名家筆下,諸位偵探的人生百態,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,一位偵探一種性格,誰的個性最好?誰的習性最差?端賴作家的喜好而定,所以,舉凡聞名全球的夏洛克.福爾摩斯、亞森.羅蘋,歐美的馬修.史卡德、赫丘勒.白羅、林肯.萊姆和傑克.李奇,日本的千草泰輔、御手洗潔、京極堂,以及台灣的張鈞見、林若平等人,偵探的性格亦隨著作家的背景,因人而異,詹先生撰寫《偵探研究》的初衷,莫過於為讀者去蕪存菁,挖掘名偵探的真性情,在書中一見真章。
在過去,偵探們出現的地方,從清一色的倫敦開始,百年繁華的大都會,燈紅酒綠之間,充斥著無可計數的犯罪,犯罪越多,人們(讀者)內心深處自是更加渴望正義公理的存在,偵探於焉誕生,大家的渴求有了出口,之後隨著時間的流轉,偵探們亦出現在紐約,或是其它各大城市,日本則是以東京為主,關西的各大城市為輔,他們各自活躍在世界的各大城市,辦案的過程便是他們最風光的時候,英姿煥發,好不威風,偵探也是英雄的化身之一,說到英雄,不得不提到美人,這些英雄的心目中,鍾愛哪些美人?
此刻,作者特別提到,偵探只辦案,不談戀愛;偵探只動腦中的灰色小細胞,而不動情動心,更不分泌性賀爾蒙,這是偵探小說的規則。(P.150)這套遊戲規則之下,堂堂鐵血男兒一位,名偵探們竟爾坐懷不亂,心如止水,心中的七情六慾一股腦地宣洩在辦案的過程裡,比較一下各國的偵探,幾乎無不奉行這套規則,有了這樣的概念,他們的生活只有偵查、酒、音樂等,供他們放浪形骸,私底下更是不在話下了,滿腦子的推理、解謎,偵探們在意的是當下的情景,只愛將兇手追逐到天涯海角,不若一般人在意傳承的課題,前無古人、後無來者,他們獨一無二,哪怕是成為絕唱絕響,也能在讀者的心中長存。
作者從當今最轟動的時事新聞做為開場,將之對照到推理小說的世界裡,兩者交叉比對,促成了推理辦案的寓言故事,本書亦是一本散文拼盤-推理的滿漢全席,接續在時事 & 推理之後,由當代本格大師土屋隆夫先生的訪談銜接,繼而代之的,是剖析名偵探的經歷背景,作者列舉其出沒的城市,並開始逐一分析,彷彿就是個另類的八卦披露,各式的價值觀,詹宏志先生都能面面俱到,其精闢的見解,帶給大家全新的視野,很快地,看名偵探的角度也有所不同。
《偵探研究》的對象大致以歐美偵探為主,「行銷」全球的名偵探開始侃侃而談,悠遊在古典、冷硬派等小說類型之間,柯南.道爾、阿嘉莎.克莉絲蒂、奧希茲女男爵、達許.漢密特等多位名家呼之欲出,其中這些作家大都已經辭世,少有提及當代歐美名家,抑是日本名偵探群像,我想,作者不妨出個續作,延續歐美的名偵探,其所辦案的鐵血手腕,日本推理小說與歐美的大不同,差別之處亦是讀者倍感好奇的,如能見到作者在此處的見解,鞭辟入裡,言之鑿鑿,勢將令讀者更加愛不釋手。以上純是個人私心對本書的一種想望。
這就是偵探研究,以21世紀現代人的角度觀察,背景、感情、學養,以及價值觀和理財觀等等,許多不為人們所注意的,此處一一浮現,字裡行間讓他們的風華再現,而不只是隨著作家的辭世,就此石沉大海,乏人問津,名偵探也能不朽傳世,這便是他們的魅力所在。
在過去,偵探們出現的地方,從清一色的倫敦開始,百年繁華的大都會,燈紅酒綠之間,充斥著無可計數的犯罪,犯罪越多,人們(讀者)內心深處自是更加渴望正義公理的存在,偵探於焉誕生,大家的渴求有了出口,之後隨著時間的流轉,偵探們亦出現在紐約,或是其它各大城市,日本則是以東京為主,關西的各大城市為輔,他們各自活躍在世界的各大城市,辦案的過程便是他們最風光的時候,英姿煥發,好不威風,偵探也是英雄的化身之一,說到英雄,不得不提到美人,這些英雄的心目中,鍾愛哪些美人?

作者從當今最轟動的時事新聞做為開場,將之對照到推理小說的世界裡,兩者交叉比對,促成了推理辦案的寓言故事,本書亦是一本散文拼盤-推理的滿漢全席,接續在時事 & 推理之後,由當代本格大師土屋隆夫先生的訪談銜接,繼而代之的,是剖析名偵探的經歷背景,作者列舉其出沒的城市,並開始逐一分析,彷彿就是個另類的八卦披露,各式的價值觀,詹宏志先生都能面面俱到,其精闢的見解,帶給大家全新的視野,很快地,看名偵探的角度也有所不同。
《偵探研究》的對象大致以歐美偵探為主,「行銷」全球的名偵探開始侃侃而談,悠遊在古典、冷硬派等小說類型之間,柯南.道爾、阿嘉莎.克莉絲蒂、奧希茲女男爵、達許.漢密特等多位名家呼之欲出,其中這些作家大都已經辭世,少有提及當代歐美名家,抑是日本名偵探群像,我想,作者不妨出個續作,延續歐美的名偵探,其所辦案的鐵血手腕,日本推理小說與歐美的大不同,差別之處亦是讀者倍感好奇的,如能見到作者在此處的見解,鞭辟入裡,言之鑿鑿,勢將令讀者更加愛不釋手。以上純是個人私心對本書的一種想望。
這就是偵探研究,以21世紀現代人的角度觀察,背景、感情、學養,以及價值觀和理財觀等等,許多不為人們所注意的,此處一一浮現,字裡行間讓他們的風華再現,而不只是隨著作家的辭世,就此石沉大海,乏人問津,名偵探也能不朽傳世,這便是他們的魅力所在。
點我看書籍簡介
想像一下,詹宏志身披風衣,口叼著一根菸斗,手中拿著放大鏡正趴在地上「偵察」某個案發現場……,那會是怎樣的一個畫面!?事實上,他的現實生活是時時刻刻帶著「偵探」精神跟本事的。過去,他是偵察社會變遷的偵探,這回,他從四十年閱讀偵探小說的「老推理迷」身分,扛著紅旗反紅旗,竟開始檢視起150年來活躍於虛構小說中執業的偵探們,將他們拉出虛構幻想的世界,談他們的感情私史、心智結構、職業技能、內心世界、辦案手法,以及偵探們出沒辦案的駐在城市……全然攤開一一檢視。尤其妙絕的是,作者詹宏志更發揮他的經濟學專才,竟然替這些執業的偵探理出了一份在他看來不符合營運模式的「收費帳單」……耶,看倌可別忘了,偵探工作可也是一份攸關生計的生意啊!
在詹宏志筆下,虛構情節裡的偵探全都”化身”為真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一般,總是在不同的主題、不同的場景被徵調出場;有時,還會被作者拿來嘲諷現實生活裡所發生的荒誕弔詭的社會事件。畢竟,第一位被創造出來的偵探也是從「嘲弄真實警探」出發的。
全書分成三大篇,第一篇〈想像與真實〉。作者一開始便以一句話透露出箇中玄機:「真實的生活永遠比任何幻想更大膽。」他企圖用虛構情節裡的偵探來嘲諷真實世界。將時間倒轉一下,幾年前,一列在夜晚行駛台灣東部鄉間僻靜路段的火車突然脫軌,造成中央幾節車廂翻覆,車上乘客飽受驚嚇,而在這次離奇的火車出軌事件裡,卻有一名嫁到台灣的越南新娘喪命……事後偵察發現這名女子被保有鉅額的保險。還不僅止於此,保險公司發現她先生的前一任妻子同樣死於意外,也一樣有巨額的保險。這樁奇案牽扯出的幾種犯罪模式:毒蛇殺人手法,同樣的橋段便發生在《福爾摩斯辦案記》中的〈斑斕帶〉一篇裡;以火車為犯案地點,從依瑟兒.懷特的《小姐不見了》可見源頭;注射毒針的方法,則接近阿嘉莎.克莉絲蒂的《謀殺在雲端》裡的手法。此外,在〈長頸鹿的眼淚〉中,作者特意將虛構與真實兩造的偵探放在同一個位置作了有趣的對照。以偵辦國務機要費被大家熟知的檢察官陳瑞仁來說,現實世界裡的陳瑞仁為追求真相、鍥而不舍地走訪探詢,不正像極了土屋隆夫筆下的千草檢察官嗎?再者,他堅持發掘真相,不畏現實壓力的道德勇氣,又有達許.漢密特筆下的冷硬派偵探之風。……別忘了,幻想,永遠是真實生活模仿的對象。
在第二篇〈訪問記〉中,記錄作者親自前往牛津與日本,實地造訪英日兩位推理大師柯林.德克斯特和土屋隆夫的訪談過程。
第三篇〈偵探研究〉,作者從眾家偵探的感情生活、駐在城市、心智結構、職業世界等面向,一一拆解,頓時,讓偵探們再也無從隱藏;甚至連他們收取費用的帳單,也被作者攤開來加以檢驗是否符合營運模式,合不合情理。
該不該讓偵探談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愛?這問題似乎是每位創造他們的作者不約而同儘量避免的部分。然而,綜觀150年的偵探史,果真每個神探都是性欲和愛情的絕緣體?哦!作者詹宏志要告訴你:當然不是!至於談到偵探的感情生活,福爾摩斯自然是作者第一位「追究」的對象了。到底絕對理性、沉著像一部精密「思考機器」的神探福爾摩斯,可有對某個女子動過心的時候?答案是,有,而且是唯一一次可尋的線索,便是在《波宮祕史》裡,與波希米亞王儲談了一場不被王室所接受的戀愛、名叫艾玲.愛德勒的前衛女子。福爾摩斯寧願捨棄價值連城的酬庸,只為了換得一張她的照片。
終其一生,福爾摩斯心中只有「那位女士」(the woman)。由此顯見,柯南道爾刻意塑造一個不容愛情干擾的高度理性的偵探角色。循著這個偵探典範而下,如G.K.卻斯特頓創造了一個神職偵探布朗神父、奧希茲女男爵筆下的「角落裡的老人」……都還是有意無意地強化了偵探「禁色」的模式。 第一位起而挑戰「偵探不談戀愛」的禁忌,並質疑缺乏感情生活不合理的,正是身兼記者與詩人的英國作家艾德蒙.克禮修.班萊特,他在《褚蘭特最後一案》便讓褚蘭特墜入案件裡的愛情,藉以諷刺之前的推理小說,他提出偵探也是血肉之軀,如何能不動心動性?之後跟著熱鬧豋場,而且掀起推理小說「美國革命」的,則是達許.漢密特。從此,推理小說被注入人性化元素,偵探隱私被赤裸裸地現形……
詹宏志以一種英式的幽默,冷調卻又處處機巧地嘲弄了虛構小說裡眾家偵探一番。看似嚴謹廣博,卻有信手拈來字裡行間揮灑的趣味。正如作者在序文中所言:這些看似「學問很大」的洋灑論述,講的其實都是「不重要的事」。這些知識不僅無關國計民生,甚至無關「推理小說的欣賞」。……但多了一點對小說「字裡行間」以及「場內場外」的了解,我卻知道,那是可以帶來無窮盡的「娛樂」。
關於本書-
書 名:偵探研究
作 者:詹宏志
ISBN:978-986-7247-81-0
出版社:馬可孛羅
頁 數:295頁
出版日:2009年3月(初版一刷)
*延伸閱讀-
城邦讀書花園 偵探研究
2009年《偵探研究》
想像一下,詹宏志身披風衣,口叼著一根菸斗,手中拿著放大鏡正趴在地上「偵察」某個案發現場……,那會是怎樣的一個畫面!?事實上,他的現實生活是時時刻刻帶著「偵探」精神跟本事的。過去,他是偵察社會變遷的偵探,這回,他從四十年閱讀偵探小說的「老推理迷」身分,扛著紅旗反紅旗,竟開始檢視起150年來活躍於虛構小說中執業的偵探們,將他們拉出虛構幻想的世界,談他們的感情私史、心智結構、職業技能、內心世界、辦案手法,以及偵探們出沒辦案的駐在城市……全然攤開一一檢視。尤其妙絕的是,作者詹宏志更發揮他的經濟學專才,竟然替這些執業的偵探理出了一份在他看來不符合營運模式的「收費帳單」……耶,看倌可別忘了,偵探工作可也是一份攸關生計的生意啊!
在詹宏志筆下,虛構情節裡的偵探全都”化身”為真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一般,總是在不同的主題、不同的場景被徵調出場;有時,還會被作者拿來嘲諷現實生活裡所發生的荒誕弔詭的社會事件。畢竟,第一位被創造出來的偵探也是從「嘲弄真實警探」出發的。
全書分成三大篇,第一篇〈想像與真實〉。作者一開始便以一句話透露出箇中玄機:「真實的生活永遠比任何幻想更大膽。」他企圖用虛構情節裡的偵探來嘲諷真實世界。將時間倒轉一下,幾年前,一列在夜晚行駛台灣東部鄉間僻靜路段的火車突然脫軌,造成中央幾節車廂翻覆,車上乘客飽受驚嚇,而在這次離奇的火車出軌事件裡,卻有一名嫁到台灣的越南新娘喪命……事後偵察發現這名女子被保有鉅額的保險。還不僅止於此,保險公司發現她先生的前一任妻子同樣死於意外,也一樣有巨額的保險。這樁奇案牽扯出的幾種犯罪模式:毒蛇殺人手法,同樣的橋段便發生在《福爾摩斯辦案記》中的〈斑斕帶〉一篇裡;以火車為犯案地點,從依瑟兒.懷特的《小姐不見了》可見源頭;注射毒針的方法,則接近阿嘉莎.克莉絲蒂的《謀殺在雲端》裡的手法。此外,在〈長頸鹿的眼淚〉中,作者特意將虛構與真實兩造的偵探放在同一個位置作了有趣的對照。以偵辦國務機要費被大家熟知的檢察官陳瑞仁來說,現實世界裡的陳瑞仁為追求真相、鍥而不舍地走訪探詢,不正像極了土屋隆夫筆下的千草檢察官嗎?再者,他堅持發掘真相,不畏現實壓力的道德勇氣,又有達許.漢密特筆下的冷硬派偵探之風。……別忘了,幻想,永遠是真實生活模仿的對象。
在第二篇〈訪問記〉中,記錄作者親自前往牛津與日本,實地造訪英日兩位推理大師柯林.德克斯特和土屋隆夫的訪談過程。
第三篇〈偵探研究〉,作者從眾家偵探的感情生活、駐在城市、心智結構、職業世界等面向,一一拆解,頓時,讓偵探們再也無從隱藏;甚至連他們收取費用的帳單,也被作者攤開來加以檢驗是否符合營運模式,合不合情理。
該不該讓偵探談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愛?這問題似乎是每位創造他們的作者不約而同儘量避免的部分。然而,綜觀150年的偵探史,果真每個神探都是性欲和愛情的絕緣體?哦!作者詹宏志要告訴你:當然不是!至於談到偵探的感情生活,福爾摩斯自然是作者第一位「追究」的對象了。到底絕對理性、沉著像一部精密「思考機器」的神探福爾摩斯,可有對某個女子動過心的時候?答案是,有,而且是唯一一次可尋的線索,便是在《波宮祕史》裡,與波希米亞王儲談了一場不被王室所接受的戀愛、名叫艾玲.愛德勒的前衛女子。福爾摩斯寧願捨棄價值連城的酬庸,只為了換得一張她的照片。
終其一生,福爾摩斯心中只有「那位女士」(the woman)。由此顯見,柯南道爾刻意塑造一個不容愛情干擾的高度理性的偵探角色。循著這個偵探典範而下,如G.K.卻斯特頓創造了一個神職偵探布朗神父、奧希茲女男爵筆下的「角落裡的老人」……都還是有意無意地強化了偵探「禁色」的模式。 第一位起而挑戰「偵探不談戀愛」的禁忌,並質疑缺乏感情生活不合理的,正是身兼記者與詩人的英國作家艾德蒙.克禮修.班萊特,他在《褚蘭特最後一案》便讓褚蘭特墜入案件裡的愛情,藉以諷刺之前的推理小說,他提出偵探也是血肉之軀,如何能不動心動性?之後跟著熱鬧豋場,而且掀起推理小說「美國革命」的,則是達許.漢密特。從此,推理小說被注入人性化元素,偵探隱私被赤裸裸地現形……
詹宏志以一種英式的幽默,冷調卻又處處機巧地嘲弄了虛構小說裡眾家偵探一番。看似嚴謹廣博,卻有信手拈來字裡行間揮灑的趣味。正如作者在序文中所言:這些看似「學問很大」的洋灑論述,講的其實都是「不重要的事」。這些知識不僅無關國計民生,甚至無關「推理小說的欣賞」。……但多了一點對小說「字裡行間」以及「場內場外」的了解,我卻知道,那是可以帶來無窮盡的「娛樂」。
↑作者 詹宏志
關於本書-
書 名:偵探研究
作 者:詹宏志
ISBN:978-986-7247-81-0
出版社:馬可孛羅
頁 數:295頁
出版日:2009年3月(初版一刷)
*延伸閱讀-
城邦讀書花園 偵探研究
2009年《偵探研究》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