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卻斯特頓筆下一本《知道太多的人》,同樣是短篇小說集,唯有性質不同,多了間諜的成份,洪亨.漁仁是該書的主角,兼之一位名偵探,論起推理,他不及於布朗神父的自信,還有對信仰的虔誠與執著等,話說回來,布朗神父和漁仁兩位主角的相貌普通,前者短小精幹,漁仁童山濯濯,唇上一對小八字鬍和作者相仿,而實際上,故事中有多位主角都蓄著八字鬍,顯而易見的,作者把自己的模樣嵌進了小說當中。(柯南.道爾也是蓄著八字鬍,可能當時的英國人都是這樣吧?)
做為一本間諜推理小說,論起推理絕對是無庸置疑,漁仁和布朗神父相比絲毫不遜色,但在間諜推理中應有的懸疑與冒險卻大打折扣,少了許多,作者傾全力在於漁仁及家族周遭的是是非非,及其延伸而出的推理情節加以描述。漁仁的愛國熱忱蒼天可鑑,當他在家族之間,和其它親戚意見相左之際,有時他會大義滅親,有時又會犧牲個人的小我,成全國家(英國)的大我,活在這個圈子裡,漁仁似乎有些辛苦,但又無可奈何。
從書中可以看出作者生活的大時代背景-不列顛群島上的動盪,但和中國這塊秋海棠相比則是大巫見小巫,英國做為殖民國、中國想當然是殖民地,唯有強國方能駕馭弱國,英國自從有了維多利亞女王的統治,國力盛名遠播,任天涯海角都有殖民地,乃至於有了日不落國的美稱。當漁仁在故事中抒發自己的抱負、侃侃而談之際,看到這裡或者我們會啼笑皆非,然幾家歡樂幾家愁,不能同日而語,漁仁可以獨善其身,或是明哲保身,想來他在為國家效勞的時候,在官階上的聯想應該是不大不小的職位,否則就不會陷入兩難,被迫當個夾心餅何其無奈。
鎗靶子中的鬼臉(The Face in the Target)-
磷的結晶體顏色和鬼火顏色非常接近,在作者身在當時知識不夠發達的時代,只要在黑暗的地方或是深夜,那便能達到嚇人的效果,這和喜愛夜遊壯膽的朋友不料遇上了鬼火的情形,是異曲同工。
消失的王子(The Vanishing Prince)-
麥可王子麥可.歐尼爾總是宣稱自己是皇室後裔,喜歡以負面的管道出風頭,是令警方頭痛欲裂的人物。於是糾集了眾人的力量開始集思廣益,正在商討著如何逮捕麥可王子。
小學童的靈魂(The Soul of the Schoolboy)-
小男孩蘇默斯.邁納對電機和攝影非常感興趣,對某些東西的瞭解令人瞠目結舌,超乎大人們的想像,包括他的牧師舅舅湯瑪士.泰佛德,然而小男孩的舅舅是個神學偏執狂,總是一廂情願地認為他的小外甥會產生興趣,其實,他到最後才知道自己的判斷產生了嚴重的錯誤。故事的最後深富哲理、寓意,值得大家再三思索。
無底的井(The Bottomless Well)-
海斯丁斯將軍死在千古深井旁邊,嫌疑最大的就是鮑伊爾,直到漁仁等人開始在圖書室裡尋找線索之際,真相才逐漸開始明朗……
牆壁上的一個洞(The Hole in the Wall)-
這是一則關於烏龍的事件,以布耳默男爵的失蹤做為開端,當作者刻意將謎底運用在這方面的時候,想想也有一些口誤,口耳相傳傳了數百年之久,正因誤差太過接近,才會鬧出這樣歷史悠久的烏龍,忽略掉原來的含義。
漁夫的嗜好(The Fad of the Fisherman)-
以撒.胡克爵士死在釣魚的河畔,被透明的釣魚線纏住,原先以為這會是陳述關於洪亨.漁仁的故事,但是不是,反倒是故事的尾聲,也就是真相,彷彿如姜太公釣魚,願者上勾,非常有趣,究竟死者「仿傚」姜太公釣魚的原因,才是故事的底蘊。
家中最笨的人(The Temple of Silence)-
這是一則關於漁仁家族的故事,家族成員的生活點滴,以及他們在政壇上活躍的軼事,在本書中又一則是略有間諜小說氛圍的一篇故事。
雕像復仇記(The Vengeance of the Statue)-
一則關於「借刀殺人」的故事,一尊象徵英國的女神雕像,需要三個人才能移動它,然而漁仁的作風卻有欠光明磊落,為了一份機要文件,他大可坦蕩蕩地言明一切,而非偷偷摸摸的行動,剎那間雕像的倒落,說不定該被壓倒在地的是漁仁才對。
做為一本間諜推理小說,論起推理絕對是無庸置疑,漁仁和布朗神父相比絲毫不遜色,但在間諜推理中應有的懸疑與冒險卻大打折扣,少了許多,作者傾全力在於漁仁及家族周遭的是是非非,及其延伸而出的推理情節加以描述。漁仁的愛國熱忱蒼天可鑑,當他在家族之間,和其它親戚意見相左之際,有時他會大義滅親,有時又會犧牲個人的小我,成全國家(英國)的大我,活在這個圈子裡,漁仁似乎有些辛苦,但又無可奈何。
從書中可以看出作者生活的大時代背景-不列顛群島上的動盪,但和中國這塊秋海棠相比則是大巫見小巫,英國做為殖民國、中國想當然是殖民地,唯有強國方能駕馭弱國,英國自從有了維多利亞女王的統治,國力盛名遠播,任天涯海角都有殖民地,乃至於有了日不落國的美稱。當漁仁在故事中抒發自己的抱負、侃侃而談之際,看到這裡或者我們會啼笑皆非,然幾家歡樂幾家愁,不能同日而語,漁仁可以獨善其身,或是明哲保身,想來他在為國家效勞的時候,在官階上的聯想應該是不大不小的職位,否則就不會陷入兩難,被迫當個夾心餅何其無奈。

磷的結晶體顏色和鬼火顏色非常接近,在作者身在當時知識不夠發達的時代,只要在黑暗的地方或是深夜,那便能達到嚇人的效果,這和喜愛夜遊壯膽的朋友不料遇上了鬼火的情形,是異曲同工。
消失的王子(The Vanishing Prince)-
麥可王子麥可.歐尼爾總是宣稱自己是皇室後裔,喜歡以負面的管道出風頭,是令警方頭痛欲裂的人物。於是糾集了眾人的力量開始集思廣益,正在商討著如何逮捕麥可王子。
小學童的靈魂(The Soul of the Schoolboy)-
小男孩蘇默斯.邁納對電機和攝影非常感興趣,對某些東西的瞭解令人瞠目結舌,超乎大人們的想像,包括他的牧師舅舅湯瑪士.泰佛德,然而小男孩的舅舅是個神學偏執狂,總是一廂情願地認為他的小外甥會產生興趣,其實,他到最後才知道自己的判斷產生了嚴重的錯誤。故事的最後深富哲理、寓意,值得大家再三思索。
無底的井(The Bottomless Well)-
海斯丁斯將軍死在千古深井旁邊,嫌疑最大的就是鮑伊爾,直到漁仁等人開始在圖書室裡尋找線索之際,真相才逐漸開始明朗……
牆壁上的一個洞(The Hole in the Wall)-
這是一則關於烏龍的事件,以布耳默男爵的失蹤做為開端,當作者刻意將謎底運用在這方面的時候,想想也有一些口誤,口耳相傳傳了數百年之久,正因誤差太過接近,才會鬧出這樣歷史悠久的烏龍,忽略掉原來的含義。
漁夫的嗜好(The Fad of the Fisherman)-
以撒.胡克爵士死在釣魚的河畔,被透明的釣魚線纏住,原先以為這會是陳述關於洪亨.漁仁的故事,但是不是,反倒是故事的尾聲,也就是真相,彷彿如姜太公釣魚,願者上勾,非常有趣,究竟死者「仿傚」姜太公釣魚的原因,才是故事的底蘊。
家中最笨的人(The Temple of Silence)-
這是一則關於漁仁家族的故事,家族成員的生活點滴,以及他們在政壇上活躍的軼事,在本書中又一則是略有間諜小說氛圍的一篇故事。
雕像復仇記(The Vengeance of the Statue)-
一則關於「借刀殺人」的故事,一尊象徵英國的女神雕像,需要三個人才能移動它,然而漁仁的作風卻有欠光明磊落,為了一份機要文件,他大可坦蕩蕩地言明一切,而非偷偷摸摸的行動,剎那間雕像的倒落,說不定該被壓倒在地的是漁仁才對。
點我看書籍簡介
一本打著推理反推理的小說!
神探不入世,案件不可怕,破案不重要,這是推理小說嗎?
這根本是推理小說的背叛或嘲笑!一本充滿奇思怪想、創意十足的短篇故事!
葛蘭.貝索是一位癲狂的法官、一位神祕主義者,同時也是一位有過人見識的解謎專家。本書中的謎團有:為何酷愛三色菫的布朗少校驚見花圃寫著:「布朗少校去死!」?戴著高帽子、廣受歡迎的年輕人究竟懷有什麼詭計?虔誠女教徒竟然是強盜反串的嗎?人種學者查德教授為何放棄語言跳起舞來?被囚禁在地下室的女士正在失聲呼救……奇職怪業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俱樂部?貝索又和它有何瓜葛?作者卻斯特頓的文采華美,創造出一個個饒富奇趣的場景,以反推理手法擴展了推理小說的視野與格局。《奇職怪業俱樂部》雖是卻斯特頓的第一本推理小說,但是他一開始嘗試推理小說卻是帶著嘲諷意味,只是沒想到嘲諷者變成了禮讚者,叛逆變成了經典。《奇職怪業俱樂部》裡頭的案子不像福爾摩斯的案件那麼曲折幽隱,懷藏陰謀與惡意,破案的結果不是揪出兇手,而是一場「庸人自擾」。神探不入世,案件不可怕,破案不重要,樣樣「刻意」與福爾摩斯不相同,你可能忍不住要說,這是推理小說嗎?這是推理小說嗎?這根本是推理小說的背叛或嘲笑嘛。其實卻斯特頓對推理小說的最大貢獻,可能是他以文學重鎮的身份投入推理小說的創作,這個行動本身是對推理小說最大的肯定,也帶給推理小說發展初期所需要的尊重和認同。
吉爾伯特.基思.卻斯特頓(1874-1936)
卻斯特頓生於倫敦的中產階級家庭,是二十世紀初英國的多產作家,集藝術家、詩人、記者、評論家、小說家及短文作家等諸多頭銜於一身。在他的創作生涯中,共出版將近一百部著作,其中最膾炙人口的當屬從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三五年陸續推出的「布朗神父」推理系列。一九○五年,他發表了第一部作品《奇職怪業俱樂部》,但真正奠立他在推理小說界地位的則是一九一一年的《布朗神父的天真》。「布朗神父」的推理邏輯及破案風格成為日後推理小說的典範,亦象徵了短篇偵探故事時代的來臨。
對卻斯特頓而言,小說中所描述的故事反映了真實世界的情境。更重要的是,在布朗神父小說系列中,他透過小說主角--布朗神父,向讀者灌輸他的宗教世界觀,因此被視為本世紀最重要的基督神學辯護者之一。
偉大的冒險都是在日光月光之下進行,
我們把顧客送回童年,因為只有在孩童時期,
我們才能活在冒險故事,成為自己的英雄……
《奇職怪業俱樂部》是卻斯特頓的第一本推理小說,它的出現大約與柯南.道爾「重操舊業」的《福爾摩斯歸來記》同一時期。卻斯特頓一開始嘗試推理小說是帶著嘲諷意味的,只是沒料到嘲諷者變成了禮讚者,叛逆變成了經典。《奇職怪業俱樂部》就是這樣的一部怪作品,小說裡頭的案子不像福爾摩斯的案件那麼曲折幽隱,懷藏陰謀與惡意,破案的結果不是揪出兇手,而是一場「庸人自擾」。神探不入世,案件不可怕,破案不重要,樣樣「刻意」與福爾摩斯不相同,你可能忍不住要說,這是推理小說嗎?這是推理小說嗎?這根本是推理小說的背叛或嘲笑嘛。正因為如此,嘲笑推理小說的小說反成了推理小說的新養分;推理小說發展史的偉大之處,正是這種不斷吸納顛覆、包容反逆的胸襟。推理小說發展歷史上如果沒有卻斯特頓這號淘氣人物,小說的發展說不定千篇一律,早已成為乏味的重複……
--詹宏志
知道太多的人的作者和各版書封-
關於本書-
書 名:知道太多的人(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)
作 者:吉爾勃.卻斯特頓(G. K. Chesterton)
譯 者:王介文
ISBN:957-33-1567-X
出版社:皇 冠
頁 數:239頁
出版日:1998年7月(初版一刷)
*延伸閱讀-
維基百科 G. K. 卻斯特頓
誠品網路書店 知道太多的人
博客來網路書店 知道太多的人
《知道太多的人》:國家大局與個人正義感的拉鋸
一本打著推理反推理的小說!
神探不入世,案件不可怕,破案不重要,這是推理小說嗎?
這根本是推理小說的背叛或嘲笑!一本充滿奇思怪想、創意十足的短篇故事!
葛蘭.貝索是一位癲狂的法官、一位神祕主義者,同時也是一位有過人見識的解謎專家。本書中的謎團有:為何酷愛三色菫的布朗少校驚見花圃寫著:「布朗少校去死!」?戴著高帽子、廣受歡迎的年輕人究竟懷有什麼詭計?虔誠女教徒竟然是強盜反串的嗎?人種學者查德教授為何放棄語言跳起舞來?被囚禁在地下室的女士正在失聲呼救……奇職怪業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俱樂部?貝索又和它有何瓜葛?作者卻斯特頓的文采華美,創造出一個個饒富奇趣的場景,以反推理手法擴展了推理小說的視野與格局。《奇職怪業俱樂部》雖是卻斯特頓的第一本推理小說,但是他一開始嘗試推理小說卻是帶著嘲諷意味,只是沒想到嘲諷者變成了禮讚者,叛逆變成了經典。《奇職怪業俱樂部》裡頭的案子不像福爾摩斯的案件那麼曲折幽隱,懷藏陰謀與惡意,破案的結果不是揪出兇手,而是一場「庸人自擾」。神探不入世,案件不可怕,破案不重要,樣樣「刻意」與福爾摩斯不相同,你可能忍不住要說,這是推理小說嗎?這是推理小說嗎?這根本是推理小說的背叛或嘲笑嘛。其實卻斯特頓對推理小說的最大貢獻,可能是他以文學重鎮的身份投入推理小說的創作,這個行動本身是對推理小說最大的肯定,也帶給推理小說發展初期所需要的尊重和認同。
吉爾伯特.基思.卻斯特頓(1874-1936)
卻斯特頓生於倫敦的中產階級家庭,是二十世紀初英國的多產作家,集藝術家、詩人、記者、評論家、小說家及短文作家等諸多頭銜於一身。在他的創作生涯中,共出版將近一百部著作,其中最膾炙人口的當屬從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三五年陸續推出的「布朗神父」推理系列。一九○五年,他發表了第一部作品《奇職怪業俱樂部》,但真正奠立他在推理小說界地位的則是一九一一年的《布朗神父的天真》。「布朗神父」的推理邏輯及破案風格成為日後推理小說的典範,亦象徵了短篇偵探故事時代的來臨。
對卻斯特頓而言,小說中所描述的故事反映了真實世界的情境。更重要的是,在布朗神父小說系列中,他透過小說主角--布朗神父,向讀者灌輸他的宗教世界觀,因此被視為本世紀最重要的基督神學辯護者之一。
偉大的冒險都是在日光月光之下進行,
我們把顧客送回童年,因為只有在孩童時期,
我們才能活在冒險故事,成為自己的英雄……
《奇職怪業俱樂部》是卻斯特頓的第一本推理小說,它的出現大約與柯南.道爾「重操舊業」的《福爾摩斯歸來記》同一時期。卻斯特頓一開始嘗試推理小說是帶著嘲諷意味的,只是沒料到嘲諷者變成了禮讚者,叛逆變成了經典。《奇職怪業俱樂部》就是這樣的一部怪作品,小說裡頭的案子不像福爾摩斯的案件那麼曲折幽隱,懷藏陰謀與惡意,破案的結果不是揪出兇手,而是一場「庸人自擾」。神探不入世,案件不可怕,破案不重要,樣樣「刻意」與福爾摩斯不相同,你可能忍不住要說,這是推理小說嗎?這是推理小說嗎?這根本是推理小說的背叛或嘲笑嘛。正因為如此,嘲笑推理小說的小說反成了推理小說的新養分;推理小說發展史的偉大之處,正是這種不斷吸納顛覆、包容反逆的胸襟。推理小說發展歷史上如果沒有卻斯特頓這號淘氣人物,小說的發展說不定千篇一律,早已成為乏味的重複……
--詹宏志
知道太多的人的作者和各版書封-
關於本書-
書 名:知道太多的人(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)
作 者:吉爾勃.卻斯特頓(G. K. Chesterton)
譯 者:王介文
ISBN:957-33-1567-X
出版社:皇 冠
頁 數:239頁
出版日:1998年7月(初版一刷)
*延伸閱讀-
維基百科 G. K. 卻斯特頓
誠品網路書店 知道太多的人
博客來網路書店 知道太多的人
《知道太多的人》:國家大局與個人正義感的拉鋸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