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逝世二十週年了,日子真的是過得很快,時間就是這樣,眼睛一眨,人又老了好幾歲,想要感慨好像又沒那個必要。嗯,說到三毛生前的作品,都是由皇冠文化出版的-《撒哈拉的故事》、《哭泣的駱駝》、《夢裡花落知多少》和《鬧學記》等書是我最喜歡的,但在改版之後,部份書名做了更動。出版社為此舉辦了「夢中的橄欖樹──三毛逝世二十週年紀念特展」,從三毛的忌日那天起,分有台北和台南兩個展地,以及三場系列講座,許多懷念三毛的書迷,擠滿了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的B2演講廳,講座由名作家楊照先生主持,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場別開生面,而又能讓大家不虛此行的系列講座。


↑ 沒有把楊照先生的笑顏拍下來真是對他不起哩~@@



  三毛(1943.3.26-1991.1.4)本名陳平,在家排行老二,上有姐姐、下有兩個弟弟,她原名陳懋平,英文名是Echo,三毛是她後期的筆名,靈感來源是大陸知名漫畫家張樂平筆下的「三毛」,之後她到大陸還和對方會晤。(翻開舊書)根據她的父親陳嗣慶在《鬧學記》序言提到「懋」是家譜上屬於她那一代的排行,「平」是因為她出生那年烽火連天,做為父親的我期望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,而給了這個孩子「和平」的大使命(P.10),之後又提到三歲時無論如何也學不會「懋」字,便自做主張把「懋」拿掉,叫做陳平,她爸爸坦言是對這個老二相當沒輒的,之後也把她弟弟的「懋」也拿掉了,她的雙親在序言裡談到很多,談她的個性、習慣,一向我行我素、特立獨行,不僅聰明有主見,凡事要自己做主,當她三歲自己改名字,爸爸嘆了口氣「連名字都要自己取」,陳家的老二的確不一樣!



  陳家的老二,本來就是爸爸媽媽的混世魔王(這句話是朱天文的散文裡提出來的),攪得大家一陣天翻地覆之後,旋即拂袖而去,歷經多次輟學、多次自殺,曾有個德籍未婚夫,之後和西班牙人荷西結婚,她的「另一半」都是意外身故,終於在48歲那年在榮總病房內自縊身亡,枉費她出生在一個優渥的家庭,或許背負了雙親高度的期待,爸爸是司法界人士,所以她格外叛逆,不願受拘束,也不願接受父母的安排,即便三毛本人是我父母親那一輩的人,也有的人要喊她「阿媽」,但三毛是獨一無二,她做了許多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,也做了許多讓父母操心的事,讓為人父母的看了感慨萬千,但說來奇怪,媽媽談到她的作品,只是用來做公關、人際關係之用,自家人連看都不看的,真箇是非常費解,可能是太了解三毛的為人了吧,又或者是做她的家人太辛苦,看書這回事也就免了?


↑ 美女作家幾乎是整場輕蹙著眉,很難捕捉她的笑顏



  言歸正傳,我參加了第二場講座「撒哈拉之心──三毛的文學風格及傳奇人生」,主講人是郝譽翔教授(現任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),現場以power point簡報方式進行,講述三毛的生平、文學風格,鞭辟入裏,她還帶了幾本三毛的書到現場,為讀者唸書中的文字段落,解說其中的含義,郝(好)老師的認真,她還說了在講座之前,把三毛所有作品重新看過一遍,從三毛創作的源頭,講到最後,非常詳細,就連三毛的大姐陳田心女士也對她表示萬分感謝、讚不絕口。



  閱讀三毛的作品,讀者可以了解到她的風趣,在異鄉不斷的流浪,三毛得以釋放自我,流露出不為人知,也令家人跌破眼鏡,令讀者拍案叫絕的一面,但家人因為三毛流浪到了撒哈拉沙漠、和荷西結婚、寫作在台灣爆紅,讓他們應接不暇,還得以最快的腳步適應陳平之外的三毛,對家人來說,陳家的老二絕對是具有雙重性格的,捉摸不定,難以走進她的世界,誰能走進她的世界,那個人便是她的知己。

 

↑ 三毛的聰明、慧黠、纖細與敏感,從舊照片裡可以找到一二



  三毛的文學啟蒙老師是何人?爸爸絕對是第一人,當三毛輟學的日子,爸爸開始扮演了老師的角色教她讀書,教女兒讀書的工作對爸爸來說不難,只是身在司法界非常忙碌,是個大律師每天要閱讀卷宗,望女成鳳的過程當中備極坎坷,他可以在外頭呼風喚雨,回到家這個爸爸立刻被女兒打回原形,折騰了數十寒暑,不難想像,爸媽到最後只能對她「百依百順」,當個孝順女兒的父母,唯恐她到了時局不穩、不毛之地的大沙漠裡,吃不飽穿不暖,還會時時寄上包裹給遠在天涯海角的女兒(記得三毛拿著米粉騙荷西說是「雨絲」),聊慰鄉愁,三毛始終不能明白的是,父母二老最牽掛的永遠是這個老二。(感覺上是父母和三毛分別把對方打回了原形~@@)


↑ 流浪時的三毛,還學會了抽煙




  郝教授提到,三毛和父親之間的關係,從《一生的戰役》一文可以了解到許多,三毛儘管叛逆、不懂得生活,但她還有為人子女最基本的心態,那就是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同,當一個人在不斷地尋找自己,追求自我的時候,另一方面他也渴望父母的認同,給予一個肯定,「朝陽為誰升起」等語,父親特地稍給了女兒一張充滿讚許的紙條,讓三毛懸在空中不安的心,得以塵埃落定,就另外一個角度,乍看是父親格外喜愛女兒書寫勵志的文字,不愛在撒哈拉沙漠,充滿生命熱情的筆觸,豈不怪哉?不過,這些個人想法都是片面的,況且三毛和父母都已辭世,無從追問,這純粹是讀者自己的好奇心罷了。



  至於三毛的創作,爸爸是她文學的啟蒙老師,三毛最初受了陳映真現代主義的影響,在《現代文學》雜誌發表了《惑》,可以找到陳映真《我的弟弟康雄》一篇裡的蒼白、虛無、疑惑等種種矛盾、不安的心緒,與氛圍,陳映真早期的作品呈現60年代的蒼白年少,還有文字間飽蘸纏綿、遲疑、反覆、迴繞等等悠長的氣息,不乾不脆,既非拖泥帶水的冗長,而是屬於舉棋不定、焦躁難安的徘徊,三毛本人也是如此,在台灣、父母家人面前,真實的三毛流露了真實的焦慮、父母的情結,一切的一切在在使人心痛。



  所以,三毛是個如此使人不安的人物,她寧願做個活潑的三毛,徹底擺脫陳平底下帶來的陰鬱,不過,三毛的潛意識裡,或是一直在渴望自己永遠是個三毛,永遠展現活潑的一面,而非受到強大的束縛,與其丟下陳平的身份,不如化做三毛,換來更多的自在。



  當然,最遺憾的是荷西的死讓她始終不能釋懷,據說她曾經參加了民間所謂的「觀落陰」的儀式,可以和死去的親人連繫,於是「見到」了荷西,事後情難自已之餘選擇了自縊,永遠地和丈夫長相左右,留下了哀痛逾恆的父母,媽媽對此憂傷過度住院,當時,作家兼好友杏林子在報上譴責她的自殺行為,身為她的親人、讀者,三毛的死無異是個震撼,當她辭世二十年,她的作品仍舊暢銷,而我也看了她多數的作品,並找出舊書再次重溫舊夢,想要和三毛一樣寫出精彩絕倫的撒哈拉故事,恐怕會是空前絕後,當今唯有三毛她一人了。


↑ 我的舊書《鬧學記》,和三毛逝世二十週年紀念的文宣


  參加了這次的講座,深深地感受到了,那正是所謂台上十分鐘、台下十年功的說法,尤其是名作家楊照先生主持,由素有「美女作家」的稱譽、現任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郝譽翔的加持,如果去聽這兩人的課,不僅是一種福份,我想~個人的文學根基能再紮得更深了。







*延伸閱讀-
 三毛自殺17年後 “遺書”首度曝光
 維基百科 三毛(作家)
 回聲久久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