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見兼顧書籍評論或是閱讀劄記的書很少,要看過多少書、接觸作家幾回,才能寫成一本書的份量?這樣一本書的背後,無異是時間的代名詞。

  以下節錄的佳句裡,有的來自朋友做的標記(感謝她有劃重點),有的是我自己篩選,礙於作者創作的心血,字句珠璣,實在難以取捨,還是一如往昔,只節選十個小段落吧。



◎ 相似的生命故事總在不同的歷史海洋裡,繼續不斷翻騰上演著。身為觀眾的我們,「悵望千秋一灑淚」之餘,也不禁要為「蕭條異代不同時」而唏噓不已。(P.74)

◎ 天下萬事萬物,都有個時節因緣。時候未到,緣份不來,即使有心栽柳,一樣難發難成蔭。(P.86)

◎ 好的小說具有洗滌的作用。能夠洗滌人心的小說,一無例外,總是汨汨湧現強韌的生命力,讓人讀後能重新理解、確信自我的存在意義。(P.90)

◎ 閱讀經常是有目的的。有時候為了通過考試,有時候為了學會寫情書,有些人更奇特,是為了變化氣質。讀一本偵探小說,又能給你什麼呢?幾十年前,胡適之先生勸國人多讀偵探小說,說是能增進思考推理能力。我相信他指的是克莉絲蒂那一類古典推理,而不是卜洛克這種冷硬派的偵探小說。(P.105、106)
  重點或許在於你到底是要理解(Sympathize)還是解決(Slove)?正義能解決罪惡(Crime),卻無法結束邪惡(Evil)。(P.107)
 人生而自由,卻處處充滿枷鎖。為了活下去,你不得不殺出一條生路,用心用力用汗水用血淚「理解」出可堪「自持」的道理。(P.108)

◎ 作家是磨鏡人,每一部作品都是一面鏡子。好的磨鏡人把鏡子磨得晶瑩剔透,纖毫不染,隨著四時陰晴,光影變幻,歲月遷移,心跡哀樂。讀者攬鏡自照,總會看到不同的事物,探測到不同的生命深度。透過閱讀,竟能與作者進行一段永無止盡的對話。(P.198)

◎ 閱讀如果也有童年,少年十五二十時的純真熱烈自是一種。而後,誤入「歧途」的我們,慢慢察覺世界的複雜,名利的真相,悲歡的光影。舊書重讀,讀書也讀人。然後發現,我們竟更能貼近作家的心靈深處,每一字每一句都有了深沉的著落……。(P.203)

◎ 從另一個遊戲的角度來看,閱讀其實是一個「解碼」的過程,作者透過繁雜的心靈作用過程,將他的想法一一寫成文字,印刷成書。識字的讀者,憑著自己的「身世記憶」和「閱讀記憶」,從白紙黑字中解讀、還原作者的本意。(P.209)

◎ 好作家(Good author)往往都是從身邊、從自己寫起的,你總能在他的小說中找到作家自己的模糊身影。大作家(Great author)則總是能走出身世、走向時代,以個人的衝動呼應歷史的吶喊,替自己也替隱沒在時代之風底下的萬千靈魂說出他們想說的話-用二十年的時間和自己的身世記憶搏鬥,再用二十年的時間,將自己融入時代記憶。(P.235)

◎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「筆名」是一種自我的重新定義,也是某種自我分裂。真實的自我期待透過「取名」的動作,為自己披上另一件社會外衣:「筆名」代表了另一個自我,它既為自我提供了映像,也造成自我的分裂。文字(作品)則是彌補、整合這一分裂的手段。(P.245)


  謄完了這些句字,我再核對過一遍,珍藏在部落格裡,奉為至寶,一如作者在《抄書》一文中說過:
「沒錢卻又愛書的窮文人,還是有辦法,最常見的就是一切靠自己」,「手自抄寫」。(P.264)我不是文人,沒什麼錢很窮倒是真的,愛書也是真的,看到佳言佳句,一定要「抄」起來,當然,在「抄」的過程中,務求正確,也要顧及作者原創的心血呢。

  古人個個都是侵犯著作權的高手,更有許多人大力鼓吹抄書的好處,在印刷術和造紙術還是笨拙的年代裡,抄,不是為了侵犯著作權,而是一種對受歡迎的書最具體、最積極的表現,「洛陽紙貴」應該就是一個和抄書有關的成語了,說說這些,博君一笑而已。

  太喜歡這本書了!生涯一蠹魚。






本文瀏覽人次:
Counter Stats
locksmith australia
locksmith australia Counter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