獨裁者的進化:收編、分化、假民主
The Dictator’s Learning Curve: Inside the Global Battle for Democracy
作者: 威廉.道布森
原文作者:William J. Dobson
譯者:謝惟敏
出版社:左岸文化
出版日期:2014/01/08
語言:繁體中文
內容簡介
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,在獨裁者與民主陣營的戰爭中,阿拉伯之春令人為之一振。埃及、突尼西亞與葉門的暴君都被趕下台。但阿拉伯世界只是第一戰 線。從委內瑞拉到中國,從蘇聯到馬來西亞,從到緬甸到伊朗,這麼多國家的極權政權還是極力鞏固權力,並設法面對最難預料與最大的威脅──人民。
今日的極權政權領導者與二十世紀的獨裁者不同,不像北韓那樣完全凍結在時光裡,還繼續用勞改營、暴力、洗腦的手段控制人民。新興的極權國家,如中國、俄 羅斯、委內瑞拉、伊朗,它不會變成警察國家,反而給人民許多表面與程序上的自由,並滲透這些自由。在經濟上,新的獨裁者更聰明,不再封閉守貧,切斷與世界 的聯繫。他懂得從全球體系獲得資源,卻不會失去自己的統治權。
雖然獨裁者越來越靈活,反抗者的花招也越來越多。獨裁者現在要對付的人可多了:慈善家、學者、部落客、NGO與學生團體。這些人現在都有能力在片刻間透過網路將訊息傳出,比如伊朗的綠色革命甚至被稱為「Twitter革命」。
在世界各地,獨裁者與反抗者的戰爭正要開打。這是貓與老鼠的戰爭,兩邊都展現高超的鬥志,都在磨練戰力。它是我們這時代的戰爭。道布森以他最具創見的報導、最聰慧的分析,為我們揭開今日獨裁政權的內部運作,帶我們前往自由之戰的前線。
名人推薦
本書給人希望,卻不過度樂觀。──《大西洋周刊》(The Atlantic)年度選書
解析現代極權主義的本質。──《古拉格》作者艾波邦(Anne Applebaum)
結合歷史家的判斷與記者的細膩觀察,指出眾人所忽略的方向──。《後美國世界》作者札卡瑞亞(Fareed Zakaria)
本書明白指出,挑戰獨裁政權已成為跨國通力協助的運動,但每個地區的方式都獨樹一格。──《大西洋月刊》特派員法洛斯(James Fallows)
作者提出新的視角與詞彙,幫助我們了解現代極權主義。想要知道這波全球革命的浪潮,本書不可或缺。──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史勞特(Anne-Marie Slaughter)。
作者簡介
道布森
一九七三年生於紐約,畢業於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,目 前為網路雜誌《Slate》政治與外交版的編輯。曾任《外交事務》(Foreign Affairs)、《新聞周刊》(Newsweek International)、《外交雜誌》(Foreign Policy)的編輯。文章散見於《紐約時報》、《華盛頓郵報》、《華爾街日報》。
在阿拉伯之春的運動高峰時,他接受《華盛頓郵報》委託前往當地,第一手採訪現場實況。《獨裁者的進化》是道布森的第一本著作,《外交事務》、《大西洋周刊》等重量政經雜誌皆選為2012年度選書。
譯者簡介
謝惟敏
筆名台灣懸鉤子,台灣花蓮人。台大歷史學士、多倫多大學歷史碩士。現旅英從事翻譯工作。譯有《龍在雪域》、《遮蔽的圖伯特》。
- Jun 20 Sat 2015 13:38
獨裁者的進化:收編、分化、假民主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