飛越蒙古高原,蒙古的馬頭琴在今晚飛馳降臨,蒙古國家馬頭琴大樂團即將在今、明兩天,登上國家音樂廳的大舞台,後天則是在高雄音樂館戶外舞臺演出,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豪情演奏,此次的演奏,帶來蒙古大草原,夾帶萬馬奔騰的氣勢與豪邁,甚至可以閉上眼冥想,蒙古人在馬上拉琴的英姿,是何等俊偉勃發。
馬頭琴來自蒙古(內蒙、蒙古共和國),西蒙語稱之為「莫林胡爾」,是一種具有濃厚的蒙古色彩的弓弦樂器,因為在琴首雕塑馬頭造型而得名,馬頭雕飾得非常精緻,絕非含糊製造,音色像胡琴,音箱呈梯形、方形,拉琴的方法也和胡琴一樣,左右橫向拉弦。這只造型特殊的馬頭琴,早在唐、宋時期開始流傳,到了成吉思汗時在民間已經很普遍了,就連成吉思汗本人南征北討的時候,尚且隨身攜帶馬頭琴;如今的馬頭琴,象徵著蒙古族的文化,堪稱是蒙古最傳統的樂器,他們可以席地而坐,或在馬上直接拉琴,演奏時雙膝要緊靠著琴箱的底部,一個人獨奏,或是兩個人合奏,除了自娛娛人之外,還拉出了蒙古壯闊大地的蒼茫之音。
馬頭琴的琴音來自於馬尾巴所製成的雙弦,彈奏時需要特殊的技巧,2003年被聯合國交科文組織訂定為人類非物質遺產。
台灣與蒙古 北緯25度東經121度 與 北緯47度東經106度 之音感交錯
長調‧呼麥‧馬頭琴 人類世界遺產 台北發聲
主辦單位「財團法人國際新象文教基金會」對於蒙古國家馬頭琴大樂團的介紹,
蒙古國家音樂院成立於1972年,其前身為1957年成立的國家交響樂團,至今已有50年歷史。1992年加入馬頭琴編制,更名為蒙古國家馬頭琴交響樂團,演出的旋律廣泛,時而輕緩柔和,時而勁馬奔騰,呈現出蒙古民族性格的變化性。馬頭琴所詮譯的樂曲,展現出游牧民族的喜悅,也呈現了大自然之美。
以下這段影片是由中國的媒體報導(土豆網- roc730lee ),介紹馬頭琴和馬頭琴大師齊.寶力高,其中包含了馬頭琴的由來、齊寶力高學琴的經歷,及致力於馬頭琴文化的推廣,當然也可以看見馬頭琴的廬山真面目,不失為一段認識馬頭琴的入門影片。
忽然想到,熱愛蒙古原鄉的作家席慕蓉應該不會錯過這場馬頭琴的音樂會吧?
*延伸閱讀-
千呼萬喚 馬頭琴終於請進兩廳院
蒙古國家馬頭琴大樂團
壯闊大地的蒼茫之音-蒙古國家馬頭琴大樂團訪台演出
維基百科馬頭琴(簡)
國際新象,蒙古國家馬頭琴大樂團節目(部份文字來源)
成吉思汗歷史文化網(簡)
中國古曲網,馬頭琴曲欣賞(簡)
馬頭琴大師齊.寶力高(簡)
本文瀏覽人次:
Counter Stats
free web counters Counter
- Sep 20 Thu 2007 16:06
蒙古馬頭琴飛馳來台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