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《火車怪客》成書於1950年,犯罪的手法和有栖川有栖的《雙頭惡魔》相似,都是交換犯罪,故事中那十惡不赦的怪客-查爾士.安東尼.布魯諾(布魯諾),便是蒙作者眷顧的大惡人,惡貫滿盈,又有滿腦子犯罪的天賦,簡直就是個犯罪天才,一肚子的壞水,和書中另一位主角蓋伊.漢茲(蓋伊)在火車上不期而遇,暢談自己的「犯罪事業」,能夠向對方開始滔滔不絕地說個沒完,從起初的搭訕,沒多久就談到了殺人計劃,搭訕的方式實在教人咋舌,而蓋伊彷彿是個老實人,擋不住眼前這位陌生的乘客的搭訕,兩人談起了彼此的煩惱,最後導入殺人計劃之中。
電影裡的火車怪客是希區考克(Alfrde Hitchcock)一手執導,和原著有很大的出入,詭計和犯罪的情境相似,然蓋伊的職業不是建築師,在電影換成了網球選手,其中的劇情和結尾,差距太大,原著和電影都必須要從頭至尾的看過,才算完整,儘管差別太過懸殊,兩者都是同樣的驚悚,情節緊湊,讓人忍不住要屏住自己的呼吸,一口氣看到結束。
至於書中導讀裡提到的「沒有動機的殺人」,還算勉強,蓋伊如不是碰上眼前的怪人,或者他不會被逼上梁山,痛下殺手,至於布魯諾本人,這位策劃犯罪的元兇,基於他有前科,和自己的爸爸水火不容,厭惡到殺之而後快,急切地想要殺掉自己的爸爸,企圖再添一樁犯罪記錄,實在稱不上「沒有動機」,唯獨蓋伊,他的犯罪完全是被動的狀態,從無到有,被布魯諾威脅恫嚇,否則一般人實在不會萌生歹念,想要犯罪殺人呢。
完美的犯罪,從計劃到行動,從台灣僅有的幾本中譯本看來,無論是瑞普利,抑或是怪客布魯諾,他們都是犯罪天才,百分百乃至於破表的壞胚子,幹起壞事來總是有條不紊,小心翼翼,而又步步為營,儼然是個演練兵法的軍事家,反應靈活,能夠應變眼前的突發狀況,也著實讓人嘆為觀止了,那末,他們兩位也能和福爾摩斯的死對頭莫里亞提教授相媲美了。
另一方面,由於作者的中譯本只有五本,其中一本《鹽的代價》不屬於推理小說的範圍,作者究竟如何描述主角們的心理呢?坦言之,作者擅長書寫人性,洞悉其中的黑暗,才能將內心的驚悚揮灑到淋漓盡致,而作者構築了許多不可思議,光怪陸離的犯罪,對犯罪的主導人或者極度自然,但第一次犯罪的當事人則是驚駭莫名,諸多異常、恐懼的反應在臉上不斷地切換,或是交疊著一併呈現,只見痛下殺手的剎那間,活生生的被害人變成一具屍體,憂傷、痛悔、恐懼…..以及害怕東窗事發的後果等等,在書中都能一覽無遺。
基於原著和電影的劇情有著天壤之別,當我們仔細地看過布魯諾和蓋伊兩人的反應,唯有「防人之心不可無」,才能適時地隔絕掉布魯諾這位無孔不入的怪傢伙呢。
電影畫面~神乎其技!
火車怪客的作者和各版書封-
關於本書-
書 名:火車怪客(Strangers on a Train)
作 者:派翠西亞.海史密斯(Patricia Highsmith)
譯 者:葉淑燕
ISBN:(無)
出版社:遠 流
頁 數:447頁
出版日:1998年6月1日(初版1刷)
*延伸閱讀-
維基百科 火車怪客
派翠西亞.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
維基百科 派翠西亞.海史密斯
【火車怪客】電影vs.小說
百度百科 火車怪客(簡)
本文瀏覽人次:
Counter Stats
melbourne dry cleaners Counter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