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,對於刑罰也是如此,歷史的名人如商鞅、李斯、司馬遷及來俊臣等人都和刑罰有關連,舉凡宮刑、大辟、車裂、黥刑等等,聞者無不感到膽顫心寒、人人自危,還有之前提到的文字獄(見:文字獄的冥想)。截至目前為止,有兩項沿用至今的刑罰值得介紹,不過刑罰不再是刑罰,文字獄衍生成穿鑿附會等八卦負面情事,而後者的黥刑卻演變成一種習俗、娛樂或嗜好,俗話說人有「女大十八變」,黥刑從負面昇華成正面實屬不易,假設那些受刑人「泉下有知」,恐怕也要為之嘖嘖稱奇、目瞪口呆了。


↑無名小站電影刺青的版型(圖片來源


  紹過文字獄之後,就來談談關於黥刑的傳奇,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,可以在現代演變成一種習俗、娛樂或嗜好,歷久不衰,相信這是一樁耐人尋味的趣事啊。所謂的黥刑就是墨刑,中國古代在罪犯臉上或額頭刺刻後並塗上墨汁的刑罰,據說楚漢時期九江王英布就曾受此刑。黥的部首是「黑」,常會錯認為是鯨魚的「鯨」(部首是魚),不過,和「鯨」一樣,兩個字都是同音(一說法是唸「晴」),字義方面相差懸殊,千萬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喔。

  下是我節錄Yahoo!奇摩知識裡的「
古代到底有甚麼處刑」,關於黥刑部份:


↑日本式、背上的刺青(圖片來源


  面就是墨刑,施行的方法在人的臉上或其他身體部位刺字,然後塗上墨或其他的顏料,使所刺的字成為永久性記號。和劓、宮、刖、殺相比,黥刑顯然是較輕微的,不過這種刑罰也要傷及皮肉甚至筋骨,不僅給人帶來肉體上的痛苦,同時使人蒙受巨大的精神痛苦。墨刑最初在規定為刑罰時是用刀刻,直到北宋時方採用的針刺,由於人的面部神經及其敏感,因此犯人在被黥面時的疼痛之狀可想而知。有的犯人由於傷口感染,居然因黥面而死。不過綜觀歷代黥刑的歷史,古時刀刻法的黥面,演變為宋元明清的刺字,其殘酷的程度應該說是在逐漸減弱。』

  是,凡是受刑人一但遭到臉上刺字的「恩寵」,他所犯下的罪行將和他行影不離大半生,所到之處,不認識他的人也能夠知道他昔日所犯下的罪,然後流放或變成奴隸,苦不堪言;同時,人與人見面的時候都會將視線投射在對方的臉上,這是一種自然的動作,也是一種禮貌,這種從周朝就有的刑罰可真是讓罪犯的心理造成重大創傷,指指點點之餘,不啻是一種羞辱、傷害尊嚴的處罰方法。



↑原住民泰雅族的紋面習俗(圖片來源


  種從周朝就有的刑罰,比孔子倡導的儒家學說還要綿長,於是原先只有研製墨汁塗在犯人臉上的墨刑,慢慢的演變成用刀刺在臉上,類似刺青的黥刑,雖然漢文帝(漢高祖劉邦的孫子、他的老爸就是漢惠帝,智商備受爭議的皇帝)廢除了肉刑,但是後代還是對這些刑罰設立或廢除爭論不休。僅管前人為了設立或廢除爭論興廢一事,曾幾何時,台灣的泰雅族裡出現了「黥面」(雕青、紋面)的習俗,是為了「趨吉避凶」嗎?還是要「繁衍後代」?但是習俗大多是因為傳說,有了傳說讓習俗添加幾分神秘的色彩,這就是「黥面」了。

  只是泰雅族,賽德克、賽夏兩族也有類似的習俗,不過,因為「黥面」追溯到古代是一種刑罰,對於原住民的習俗來說是一種忤逆或是貶低的說法,所以管他們的習俗叫做「紋面」,比較不傷感情。台灣的原住民從前和平地人都是從大陸渡海來台,說不定從大陸各地的原住民去研究,可以得到更多「黥面」的文化。



↑歌手蔡依林手臂上的刺青(圖片來源


  外,刺青和黥面、黥刑有著異曲同工之妙,岳飛背上的「精忠報國」應該是刺青的鼻祖,日本也有關於刺青的紋身藝術,曾經在電視看過刺青過程的報導,一面拭血、一面紋身,從前喜歡在身上紋上各種圖案或圖騰的大哥們,還得咬牙忍住刺刀一刻一鏤地在纖細的膚觸上雕琢,鮮血汨汨的流出,疼痛難當,想當年岳飛從軍之前,岳家母子倆各自咬牙忍住痛楚。之後,因為刺青過的圖案不會消失,有別於人體彩繪,加上刺刀清潔所帶來的衛生考量,所以市面上有了紋身貼紙,依照客人的喜好變換花樣,歌手蔡依林的左臂上就有個刺青,循著傳統刺青和紋身貼紙反其道而行,有點另類。


↑電影刺青劇照(圖片來源


  近有部電影「刺青」問世,「還記得嗎?那屬於我們的愛情印記……」,由楊丞琳、梁洛施詮釋罕見的女同志愛情(女女戀),如此看來,對於黥面傳奇,無疑是又邁入了另一種層面了。

  但刺青紋身之後,終其一生,將伴隨人們任憑洗刷塗抹都不會消褪,所以烙在身上的圖案就得慎選了,請三思而後行!




註:楚漢時期就是秦朝子嬰滅亡之後,劉邦和項羽「楚漢相爭」的那段時期。


*延伸閱讀-
 
古代到底有甚麼處刑
 文字獄的冥想
 中國古代的五種肉刑
 原住民的黥面文化
 是黥面?還是紋面?
 電影「刺青」官方部落格
 電影「刺青」官方網站

本文瀏覽人次:無料カウンター
               
本文於96.3.28獲智邦網摘精選好文-pa100x35.gif

             本文於2007.03.29榮登嚴選好文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