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治維新後的日本搖身一變,不再是可憐兮兮的殖民國,日俄戰爭擊潰以尼古拉二世為首的帝俄,日本士氣大振,繼帝俄之後再次重挫韓國和中國東北,外加庫頁島一帶,儼然就是東亞強國,韓國人仇日的情結,在此延燒到了頂點。不過,日本為了征服亞洲,不僅征召日本男人上戰場,也征召了殖民地的百姓,上個世紀初烽火連天的亞洲,戰爭禍延無辜,象徵日本的太陽旗,如日中天、野心勃勃往外擴張自己的版圖呢。

  故事中的兇手,正是狂妄的大日本帝國主義下的犧牲者,出生在大正年代,原名呂泰永,是南韓人,少年時和弟弟泰明輾轉來到日本,在馬戲團擔任小丑的演出,中年之後被迫改名成行川郁夫,有綁架殺人前科,在昭和年代末期出獄,開始流浪賣藝,外表看似癡呆,因而飽受欺凌,就在實施消費稅的當天,淺草鬧區的大街上,眾目睽睽之下殺死一位雜貨店老闆娘-櫻井佳子。

  消費稅相當於台灣的營業稅,很久以前台灣曾經實行過消費購物另外加稅,也就是一次付清兩種款項(A+B),消費者在購物之前,還得計算加入營業稅的金額,之後才改成付一次帳,省去店家和消費者的麻煩,營業稅已經併入商品的價格裡,當時,還真感覺到多此一舉。日本的消費稅始終是個困擾,消費之前必須計算含稅後的總金額,本土推理作家既晴也在導讀中提到這件事,我想,實施消費稅簡直是妨礙結帳,拖慢店家和消費者,至於是否達到日本政府當局預期的效用?答案是沒有。

  自甘受虐是兇手唯一和人互動的模式,變成一張撲克臉,表情始終如一,老人一張滄桑的臉孔,幾乎沒有任何變化、喜怒哀樂。《奇想、天慟》反映昭和三十多年的獄政、警政的腐敗,先是刑警便山宗俊,想要突顯自己的能力,提昇業績,硬是把路過的兇手羅織罪名,企圖陷害他鋃鐺入獄,之後,法官和獄卒不斷對他施虐、刑求,在監獄裡不講人權,囚犯不僅是階下囚而已,還是奴隸,受盡屈辱之後習慣成自然,彷彿就是被虐待狂一個,人說伸手不打笑臉人,可惜天不從人願,這位笑臉人從來都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。

  說他運氣不好,未必都是,和兇手生在同一時期的韓國人,都是備受日本人的欺壓,輾轉流離,數千個時運不濟的韓國人,不比那些死在戰場上的日本人差,同樣都是犧牲品,同樣都是炮火下的肉牆,不斷地輪番上陣,是落在刀俎上的一塊魚肉。

  吉敷竹史在本書裡成了配角,起初他不相信兇手單純為了12日圓的消費稅行兇,眾目睽睽之下,人證物證俱全,吉敷的上級認為不需要再深入調查,可以結案,吉敷在《奇想、天慟》裡充份發揮了雞婆、正義感、固執的性格,打破砂鍋查到底,面對不肯透露一切的兇手,可能是看在兇手已經是年過七十的老人,才決定自行偵查吧?

  出奇的想像力,可以改動天意,這就是「奇想」、「天慟」。兇手和被害人之間難解的緣份,完全是基於親情的關係,無論被害人搬到哪裡,上天或是下地,以連續續劇的說法是「化成灰都認得」,他都想要把她揪出來,為他不幸罹難的弟弟昭雪,從少年時被逼著離鄉背景,唯一的弟弟客死異鄉,有家想回又是歸不得,他只能把所有的痛苦表現在奇幻小說裡,小丑、白色巨人,奇幻小說受到好評,兇手的苦只能埋在心裡,不過,作者似乎想說的,替弟弟報仇之後,讓他再次坐牢在所不惜。

  本書分成兩條故事線,一是兇手的作品創作,一是吉敷偵辦的過程,或者是奇數篇章是奇幻小說,偶數是吉敷辦案,兩者交叉進行,在讀者的腦海裡有了兇手異想天開的構思,現實中只有悲傷沒有未來可言的無奈,中間有些許沉悶,那是不瞭解日本藝妓文化的原因,接著會漸入佳境,如同倒吃甘蔗越讀越順。故事再融入歷史、驚悚、奇幻、推理、愛情及親情等多重的性質,遠遠超越宮部美幸的《蒲生邸事件》,多樣的元素合而為一,實在少見。

  吉敷出乎意料向兇手道歉,完全是正義感的驅使,兇手背後無法承受的痛、滄桑的靈魂,卻一再地被日本早期腐敗的警政、獄政蹂躪,身心受創,只剩下一張難解的撲克臉,作者創作的當下,是1989年,自然不會料到明仁天皇即位後向國際道歉,昭和天皇在二次大戰的罪行了。

  那麼,兇手呂泰永行兇及最在意的是哪一點?就是親情,為枉死的弟弟報仇,回到自己魂牽夢縈的故鄉,在那裡,有妻兒在等著他。


奇想、天慟的作者和各版書封-









關於本書-
 書 名:奇想、天慟(奇想、天を動かす)
 作 者:島田莊司(Shimada Soji)
 譯 者:珂 辰
 ISBN:978-957-33-2369-3
 出版社:皇 冠
 頁 數:333頁
 出版日:2007年12月



*延伸閱讀-
 
博客來 奇想、天慟
  [書談] 那些最甜美與最苦澀的,一次體驗 - 奇想、天慟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