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野圭吾的作品中,泰半以長篇為主,先前讀過《預知夢》和《偵探伽利略》兩本,加上《超.殺人事件》三本屬於短篇小說集,熟知東野圭吾作品的讀者都能明白的,東野的寫作風格多元,屢屢在新穎的題材當中寫出令人嘆為觀止的感受。2001年,日文版的《超.殺人事件》問世,當時東野已經寫出若干本與推理作家,或是名偵探相關的作品,接續在校園青春推理之後,《超.殺人事件》的付梓可說是具有壓軸的效用,儘管其中部份短篇發表得早,實際上成書時間尚晚,短篇小說若是結集成冊,將八則短篇一氣呵成,難免會有囫圇吞棗之虞-文字有欠精煉、架構有失縝密,所以,當此書一出,做為他個人的幽默獻禮,連著兩年皆有斐然的成績,東野一出,非同凡響。

  《超.殺人事件》的副書名是「推理作家的苦惱」,無論是書名、副書名,都十分切題,其中在於作者寫出日本出版界的諸多怪象(亂象),一本書環繞在作者、編輯(出版社)、書店、讀者和評論家之間,為四個角度激盪了什麼樣的效果?東野圭吾的文字在此無比辛辣,冷嘲熱諷之間,直言敢說,斷然沒有拐彎抹角、咄咄逼人的話語,或許他是炙手可熱的作家,在海峽兩岸風靡無數的讀者,多少人急欲目睹他的風采,出版社亦是迫切希望簽下若干本寫作的合約,當然他一直沒有辜負眾望,《超.殺人事件》或許在得過且過之間,被影射到的人們只得一笑置之。

  儘管如此,書名中的「超」別具意義,本書是一本超推理小說,多數的短篇小說裡可謂是「書中有中」,構築在其中的殺人事件,自是凌駕故事以外,「超」字是弦外之音、話中有話,這是不爭的事實。

  而至於「推理作家的苦惱」,一本書蘊釀的過程中,可是竭盡作家的心力,台上十分鐘、台下十年功,嘔心瀝血完成一本書之餘,開始輾轉在出版社、書店、讀者和評論家之間擺盪,想要迎合大眾的口味,情節不落俗套,又能在行銷上等多方面面俱到,端看編輯和作家之間的溝通協調,以及作家自身的功力,「苦惱」在於推理作家面對的瓶頸,乃至於讀者大眾、媒體輿論的反應聲浪,並不是每位作家都是智多星,能夠應付各種突發狀況,即使有,也有疲於應付的窘迫,如此,是謂作家的「苦惱」。

超稅金對策殺人事件(超税金対策殺人事件)-
  這一篇對於日本幾位榜上有名的高納稅作家,可能是感同身受了,為了「節稅」,必須要開源節流,從巧立名目上著手進行,是個屬於「偷吃步」(台語)的捷徑,主角碰上蹩腳的濱崎五郎,算是他遇到了衰神走霉運,越幫越忙的情況下導致讓自己惹禍上身。

超理科殺人事件(超理系殺人事件)-
  碰到自己不熟悉或不專精的內容,讀者是否會跳過該段內容,還是硬壓著脖子逼自己看下去?再者就是要勤勞一點,去查詢相關資料?不懂裝懂的讀者、刻意裝成學富五車的作家,當推理小說的題材多樣化之後,乃至於走向偏向自然方面的路線之際,如此的問題似乎也運應而生了呢。

超猜兇手小說殺人事件(超犯人当て小説殺人事件)-
  一位名家的背後,出版業界紛紛猜測他在寫作的八卦,幕後的真相若是挑出來做為閒嗑牙、瞎扯淡的話題也挺不錯的,但須留意務必顧及作家的形象問題。但是,此時此刻,鵜戶川大師卻傳出了已逝的夫人為他捉刀一事,此等八卦非同小可,亦有可能影響大師的形象、出版界的市場等等,忽然,鵜戶川大師要幾位編輯解開謎題,做為新書出版的前置作業之一……

超高齡化社會殺人事件(超高齢化社会殺人事件)-
  日本是個高齡人口多的國家,那麼,很多高齡作家仍然筆耕不輟,這是讀者的一大福音,對於整個出版業界,才能堪稱為終生成就,貢獻厥偉。一如艾西莫夫生前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的敬業,為了對寫作表示熱愛、忠誠的作家們,更是如此,故事中的藪島和小谷兩人,頻頻出狀況並非他們所願,亦是一種苦惱的「表現」,作家苦惱、編輯也是、讀者亦然,如此的苦惱真像是骨牌效應。

超預告小說殺人事件(超予告小説殺人事件)-
  松井清史是個沒沒無聞的作家,偶然自己的作品會刊登在雜誌上,孰料卻有個模仿犯刻意循著故事線進行真人版的演練,於是乎松井儼然成了導演,故事一出,立刻奉上一個「熱騰騰」、「剛出爐」的犧牲者,讓社會為之譁然,歹徒食髓知味、出版社和作家似乎又樂在其中,唯有忙到天下大亂的警察、記者,巴不得立刻終止他們荒唐的玩命遊戲。

超長篇小說殺人事件(超長編小説殺人事件)-
  出版同業惡性競爭,書店便是一個屬於他們的競技場,撇開書本的包裝不談,書本和小說的厚度便是那耐人尋味之處,於是,紙張的厚度,情節上添加敘事的文字,實際上是虛有其表、華而不實的表現,這些成了出版社偷雞摸狗的伎倆,譁眾以取寵,道高一尺、魔高一丈,眼紅的同業看在眼裡,豈不要一番滋味在心頭?可是搔到心癢難耐哪!

魔風館殺人事件(魔風館殺人事件)-
  被編輯追著跑,密室殺人事件寫到最煩躁之處,故事裡沒有交待頭尾,只有括號裡的文字,隱隱約約地呈現作家當時寫作的心境,密室是否真是推理小說膾炙人口的賣點?似乎有待商榷。故事驀地嘎然而止,留待讀者賦予無盡的想像。

超讀書機器殺人事件(超読書機械殺人事件)-
  日本的推理小說盛行百年之久,台灣只是半個世紀,面臨翻譯書的引進,以及台灣本土作家不斷地創作,東野圭吾提出這樣的問題,或者早晚在台灣讀者、評論家都會面臨。科技的進步,象徵懶人的增加,碰到不好看的書,勉為其難地書寫或許是個藉口,但不無可能,逼著自己搾出幾個字,有些牽強,但又不能動輒犯顏,誤觸了地雷區,於是腦筋動得快的商人,悄悄地研發了自動評論機、讀書機,滿足那些懶人的心態。


  隨著出版業界競爭白熱化,惡性循環的結果,大家似乎不約而同地被逼到角落裡,在極限當中尋找一盞明燈,一個迷津,俗話說狗急跳牆,每一則故事,隱喻了他們被搞到人仰馬翻的同時,雞飛狗跳,苦惱仍究沒有答案,作家的使命感任重而道遠,肩負的壓力比誰都沉重,他們的應變方式,在作者的筆下寫來荒誕有趣,但這些問題從來一直都存在,反思一下,《超.殺人事件》不乏具有暮鼓晨鐘的作用,以最惡搞的方式,點醒所有的作家、編輯等人,正視這些問題,讓大家各退一步,局勢會緩和許多。

  每一個行業都有苦惱之處,那便是壓力的來源,如何化解這些瓶頸,便是考驗一個人的智慧,作家如此、編輯亦然,評論家也有相當的應對方式。超小說書寫不易,猶是勝過了恩田陸的《三月的紅色深淵》,東野能夠一針見血地道破所有,足見他個人的觀察力非同凡響,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



點我看書籍簡介


超.殺人事件的作者和各版書封-











關於本書-
 書 名:超.殺人事件-推理作家的苦惱(超.殺人事件 推理作家の苦悩)
 作 者:東野圭吾(ひがしの けいご、Higashino Keigo)
 譯 者:張智淵
 ISBN:986-124-676-2
 出版社:商 周
 頁 數:247頁
 出版日:2006年6月

*延伸閱讀-
 
城邦讀書花園 超.殺人事件(改版)
 維基百科 超.殺人事件(日)
 
《超.殺人事件》讀後感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