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田光代寫下了《森之眠魚》,在故事裡,她特別援引真實事件「音羽殺人事件」,寫下了終日得失心重,為了子女的未來,在教育方面的輸贏與否,一群內心因而陷入困頓、匱乏的年輕媽媽們,言行上益發地神經質,甚至日趨嚴重,究竟該要為她們表示同情?還是惋惜?抑或是,就此調整日本的教育制度?

  於是,我們得談到日本人終其一生都在和別人競爭一事,一個孩子呱呱落地之後,在嬰幼兒時期要開始接受家庭教育,接著面臨幼稚園考試、小學考試的挑戰,爾後的每一個教育層級都有相關的入學考試,考驗每個莘莘學子,在萬頭攢動當中,不一定要脫穎而出,但求能得到一個容得下自己的一席之地,彷彿日本沒有義務教育,所以,在書中的風景,不外是媽媽們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點上,終日汲汲營營,為孩子做這做那,送小孩上補習班、才藝班,圓成自己的「英才教育」,以免落於人後,求個心安,如此,人的一生和競爭相伴,到了白熱化的程度,竟爾上演出如「音羽殺人事件」的悲劇,或者,作者有鑑於事件裡當事人山田光子的罪行,寫下本書呼籲年輕的媽媽們。


  繁田繭子、久野容子、高原千花、小林瞳、江田佳織五位媽媽,各有自己的家庭要守護,其中不乏面對家庭生活的瓶頸,生活是苦悶充滿各式各樣的壓力的,那些不能得到釋放,只能將苦楚和淚水往肚子裡吞,媽媽身在其中不斷地喘息,而又不能停歇,這一切都在情節中緩緩地流動著。

  說到孩子的升學,有的名列榜單,也有的淪為重考生,這樣子是沉重的,尤其還有位媽媽,眼睜睜地看見姘夫之女能夠考上,在她心中油然而生的不是羨慕,而是無止境的嫉妒和憎恨,讀者心知肚明的是,媽媽的內心業已異常,過份的比較之下,她只是個熱衷於比較的機器,忽略了所謂的「人比人,氣死人」的道理。

  氣死人就是氣死她自己,所以才會發生「音羽殺人事件」。


  那末,究竟是哪位媽媽殺了人?哪家的孩子的鮮血就此沾染在媽媽的手上?書中其實沒有以殺人事件為核心,而是以忙碌而又囤積過多壓力的媽媽為主,從而側寫殺人事件,殺人事件而是以第三人稱帶過,並沒有指名道姓,亦無點名誰來演出,兩者都不清楚,更沒有為了殺人事件發展成推理小說,唯一確定的事件現場,就在廟會附近,媽媽和孩子在人煙罕至的森林裡不期而遇,兩人不約而同走進森林,於是悄然發生意外,森林不愧是在小說裡專門扮演製造和隱匿祕密的角色。(森之眠魚所指的大概就是被殺害的那個孩子吧?)


  所以,殺人事件的真相,作者反覆地探討,和讀者一同思索,不具任何謎團,孩子縱然是父母的寄託,但不是比較的工具,是否,日本社會理應提出個反思,有建設性的行為,但萬萬不能讓母愛引發殺機,釀成悲劇。


  可想而知的是,這樣的孩子是沒有童年的,他們人生的開場白,又去了哪裡?而那些畢業於高等學府的孩子如今又在何處載浮載沉?所以,作者亦有可能在為孩子譜一曲輓歌,哀悼這些被一群得失心重的媽媽們犧牲掉的孩子。




  
↑ 日文版單行本  簡體中文版











關於本書-
 書 名:森之眠魚(森に眠る魚)
 作 者:角田光代(かくた みつよ、Kakuta Mitsuyo)
 譯 者:陳嫺若
 ISBN:978-986-6807-76-3
 出版社:野 人
 頁 數:300頁
 出版日:2010年4月(初版首刷)

*延伸閱讀-
 讀書共和國 森之眠魚
 當母愛變成殺機(簡)
  PS: 森之眠魚(簡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