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見廣春的《大逃殺》一書,和黑武洋的《肅清之門》,以及杜安.史維欽斯基的《血腥遣散費》、蘇珊.柯林斯的《饑餓遊戲》一樣,都是以最血腥、暴力的橋段,以「一個都不留」的遊戲規則,挑戰性命攸關的大賽,誰是最後的贏家,還沒有個定數,視情節而定,其中嵌入了人性的課題,使人讀來喟然長嘆,尤其前兩本來自日本作家的創作,更是以青少年做為核心,寫下駭人聽聞的青少年早熟、放縱的內心,其中有可能是早慧、早熟的思想,也有可能是扭曲、變質的心靈,一正一反之間,相差了十萬八千里,證明了當今的社會對青少年身心發展的漫不經心,以致於青少年問題在社會日趨嚴重,幾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
  四本書當中,日本作品的《大逃殺》和《肅清之門》以書寫青少年為主軸,來自歐美作品的《血腥遣散費》則是成人的爾虞我詐的世界,《饑餓遊戲》雖是歐美作家的創作,書寫青少年,實際上是一本集奇幻、驚悚於一書的奇想之作,然而,若是將四本書彼此較勁,青少年犯罪的駭人,足以勝過成人的世界,都是同樣的驚險,至於是否餘下活口,《大逃殺》、《血腥遣散費》和《饑餓遊戲》有生還者逃離險境,《肅清之門》真正做到一個都不留,四本書同樣重挫警方的公權力,並將之視為蕩然無存的局面,而《大逃殺》讓教育和政府互相勾結,以殺死學生做為玩命遊戲,公權力只能晾在一旁,做為一團肉牆的善後處理。

  所以,書中的男主角七原秋也,是城岩中學3年B班的學生,正是來到了即將畢業的階段,他和同學加起來一共42人,由導師帶領,被設計送上了一座孤島,在政府的弔詭計劃之下,其中有著大廈殺人遊戲,每個人身上還有監視項圈可以偵測行蹤,甚至是他們的生理狀況,為了保命,遊戲還有提供武器讓這群同班同學互相殘殺,於是島上血流成河,但最後的贏家未必就是踏血而行,反觀主角為了不願殺人,他匍匐前進,儘管一個晚上立刻讓同學犧牲掉一半,他還是能躲則躲,止戈以寧人,其它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與生存,彼此殺伐,秋也躲在一個角落屏息以待,等待逃亡的契機。

  書中的文字敘述,時時帶有作者對日本政府的憤懣、怨懟等負面的觀感,社會的亂象令他感到無比失望,政府的惡意與人心的狡詐,對作者而言等同是狼狽為奸,以至於引來嘩然的社會輿論此起彼落,從他在記述學生死亡,多個年輕生命的殞落,老師、學校和政府的態度無不感到興奮,報死也就是報喜,設下此一殺人遊戲的情節,彷彿正在為日本除害,實在奇怪。讓作者倍感不幸福的日本,在書中的世界竟是如此,他認為
「只要是對體制有所反抗的人,便會立刻遭受體制強力反擊,關於這點,日本絲毫沒有改變。」這一點,可以在其它小說當中得到證明,日本處處有規範,日本國民不分老少都得奉行,不只作者一人看穿了這一切,因此不快樂的也從來不只他一人。

  日本的規範或許可以讓社會整齊劃一,但不能帶給國民幸福,只有束縛讓大家無法喘息,加上泡沫經濟帶來的負面效應,終於,在全球的高自殺率排行榜,日本躋身其中。可惜要改變體制,一個人的力量未免單薄,只能留待有心人(政黨)去改變它了。

  本書不只是反映箇中的暴力不斷,還有作者對日本社會發出不平之鳴,諷刺社會的寫實之作,日本人處處強調幸福的追求,幸福卻在遙遠的地方,唯有在這些規範之下苦中作樂,調整心態,讓幸福調整好自己的角度降落,才不至於跌跌撞撞,讓人們滿心傷痕,說不定,作者也間接地說明了日本高自殺率的原因就在於此。



大逃殺的作者和各版書封-










關於本書-
 書 名:大逃殺(バトル・ロワイアル)
 作 者:高見廣春(たかみ こうしゅん、Takami Koushun)
 譯 者:楊哲群
 ISBN:上986-7475-61-5、下986-7475-62-3
 出版社:木 馬
 頁 數:上367頁、下377頁
 出版日:2005年7月

*延伸閱讀-
 
博客來網路書店 大逃殺
 維基百科 高見廣春(日)
 
高見廣春:大逃殺源自讓我不幸福的日本
 《大逃殺》高見廣春
 只有贏家才稱得上是玩遊戲__我看《大逃殺》原著

本文瀏覽人次:
無料カウンター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