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嘉瑩九十回眸:詩詞支持我走過憂患

2014年09月23日08:56 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



  秋日南開,別有風韻。

  22日上午,走進南開大學寓所,葉嘉瑩先生已經在客廳裏等候。

  滿頭銀髮,黑色的衣褲,坐在明黃色的書架前,葉先生安靜淡然得像一幅水墨畫。在離先生最近的位置坐下,看到她黑色的邊框眼鏡有著粉色的內飾,黑色的開衫上綴有小小的亮片,不禁感慨,已經九秩高齡的人,內心仍然如此精緻,這是否是詩詞之美對生活的浸染?

  環顧四周,不大的客廳裏,到處都是葉先生的影子。

  先生座椅對面的牆壁上,一幅畫,幾支粉荷亭亭玉立,幾筆荷葉濃淡相宜。旁邊是一塊寫著“迦陵”二字的木匾。“迦陵”是先生的號。生於荷葉田田的六月,先生的小名叫“小荷”。

  植本出蓬瀛,淤泥不染清

  葉先生上周剛從加拿大回國,這次與記者見面,她談的最多的還是詩詞。

  “什麼是詩?詩是對天地、草木、鳥獸,對人生的聚散離合的一種關懷。”天氣轉涼,先生患了感冒,聲音略有沙啞,“詩是情動於中而行於言。”

  先生一生宣導“詩教”,提倡“吟誦”。對於目前國內一些少兒國學班,讓不識字的孩子搖頭晃腦吟誦經典,向來溫和的先生厲聲反對,生怕這種不倫不類的做法“誤人子弟!”在先生看來,學習詩詞應該講究“興、道、諷、誦”,例如,學杜甫的《秋興八首》,就應該先知杜甫其人,理解其際遇,然後再在吟誦中感受詩人的生命心魂。

  說起摯愛的詩詞,這位耄耋老人思維敏捷,記憶力驚人。“玉露凋傷楓樹林,巫山巫峽氣蕭森……”說到興奮處,先生吟誦起《秋興八首》中第一首,通過婉轉的古音,詩歌中生生不已的興發感動的力量,讓人心有所動。

  似乎意猶未盡,儘管身體不適,先生過一會兒又吟誦了杜甫的《春夜喜雨》,還特意強調,“‘好雨知時節’,‘節’字是入聲,‘當春乃發生’,‘發’字應讀入聲,這樣念,平仄才對。”

  葉先生回憶,自己小時候,全家人都熱愛詩詞。“我常記得我父親每當下雪,就吟一首‘大雪滿天地,胡為仗劍遊’。我伯母跟我母親,她們女子不像我伯父跟我父親大聲地在院子裏吟誦,她們就在自己房子裏面,拿一本詩‘呢呢喃喃’地吟誦。所以我從小就聽著詩歌的吟誦,我從小就背詩、吟詩。”

  這樣深厚的家學淵源,難怪先生13歲時,就寫成了人生的第一首詩《秋蝶》。“三秋一覺莊生夢,滿地新霜月乍寒”,對於人生終極問題的思索就這樣從詩詞中生髮。她送給自己一首《詠荷》的小詩:“植本出蓬瀛,淤泥不染清。如來原是幻,何以度蒼生。”感懷於少時戰亂,15歲的少女,便有了“度蒼生”的胸懷。

  自從開蒙時接觸詩詞,此後的80多年人生裏,不論幼年喪母之“孤露”、輾轉臺灣舉目無親之蒼茫、中年喪女之悲痛、晚年回國教授詩詞之堅毅……她都用詩詞表達。走過命途多舛的一生,老人感懷“詩詞的研讀並不是我追求的目標,而是支援我走過憂患的一種力量”。她的生命已經和詩詞融為一體,她常常開玩笑,“我的詩不是作出來的,都是自己跑出來的。”

  千春猶待發華滋

  葉先生回憶,自己開蒙的書是《論語》,“‘子曰:學而時習之’,不像我的女兒後來在學校讀的是‘來來來,來上學,去去去,去遊戲’‘大狗叫,小狗跳’的課本,我們開始背誦的就是聖賢之言。”

  在70年的教書生涯裏,她一直孜孜不倦地把畢生所學傳授給學生,從北平到南京,從臺北到密歇根,從波士頓到溫哥華,都留下了葉先生與詩詞相伴、傳播中國詩詞的印跡。她希望,用古典詩詞把那些“不明”的人們叫醒。

  儘管已90歲高齡,今年以來,葉先生仍舉辦了多場講座,常常站著一講就是兩個小時,一口水也顧不上喝。上課時,她把詩句隨手寫在白紙上投影給同學們看,下課後白紙已經堆了厚厚一遝。

  教了一輩子書,葉先生積攢的講課錄音已達2000小時以上。這幾年,每次從加拿大回國,她都會捎回一些積攢下的音頻、視頻資料,陸陸續續已經運回幾十箱。她說,如果以後老得無法講課,她還可以帶著學生把這些資料整理出來,與大家分享。

  多年輾轉奔波之後,先生最終決定回國定居,“中國詩詞只有在中國的土地上,才有最合適的土壤。”今年,位於南開大學的“迦陵學舍”封頂,她可以在此起居、講學、著書,漂泊一生的葉先生終於有了一個安穩的家。

  訪談不知不覺進行了一個小時,先生起身去洗手間,我們這才發現,老人的腿腳已經不那麼靈便。採訪結束,接先生去醫院看病的車已經等在樓下。

  深秋的南開已現草木蕭瑟,馬蹄湖內殘荷零落。

  晚年的先生曾自比“殘荷”,荷花雖然零落,但蓮蓬裏面有蓮子,蓮子有蓮心,只要有蓮心,蓮花就不會死。在《浣溪沙•為南開馬蹄湖荷花作》中,先生感言“千春猶待發華滋”,“我在等待,等待年輕人中有沒有一粒種子,因為我的講解而留在你的心裏……我要等著,等著這一粒種子有一天會發芽,會長葉,會開花,會結果。”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14年09月23日 20 版)






文章網址~
http://culture.people.com.cn/n/2014/0923/c87423-25714609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