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了解伊斯蘭世界的歷史 先讀讀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帕慕克吧

2015年12月24日 09:09

我的名字叫紅
(麥田出版社提供)

2006年,帕慕克(Orhan Pamuk)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殊榮,得獎評語為:「在追尋故鄉的憂鬱靈魂中,發現文化衝突跟交疊的新表徵。」帕慕克時時關注政治、文化、社會等議題,一如他筆下的小說人物。他尤其關心政治上的激進主義,例如二戰中亞美尼亞人大屠殺事件的真相究竟為何?庫德族問題是否有完美解答?911之後,他積極參與「西方的」與「伊斯蘭的」相關討論,嚴厲反對「黑白問題」的激化。

帕慕克《我的名字叫紅》中,利用白描寫實的功力,描寫1950年代伊斯蘭世界的樣貌,並且運用類型小說的框架與後設小說的技巧,引領讀者思考文學、政治、宗教、自傳、浪漫、流浪、成長等議題,手法相當華麗繁複,像一幅東方的織錦圖,充滿神秘又世俗的魅力。這或許跟他年少時期喜愛繪畫的經歷有關,他曾兩度渴望成為畫家,並且旅居紐約3年,體驗東西文化的交流。約翰.厄普戴克甚至將他與普魯斯特相提並論。

《別樣的色彩》則是帕慕克親自精選的隨筆散文,自傳性色彩濃厚。他在書中暢談對自己影響深遠的作家,比如卡爾維諾、波赫士、魯西迪、卡謬等人;也談日常瑣事與家庭回憶,當然更少不了他對土耳其的歷史觀察和政治思考,以及東西文化的認同問題,有助於理解帕慕克一路走來的創作軌跡。誠如他所言:「寫作是一種慰藉,甚至是一種療癒。」(撰文:黃文鉅)

別樣的色彩
(麥田出版社提供)






http://www.nextmag.com.tw/breaking-news/life/20151224/31863491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帕慕克 諾貝爾文學獎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