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花絮之歐美書系 (240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  見《裸陽》美國版的書封,一位逼肖真人的機器人,眾目睽睽之下掀開自己的變造人皮,這一位當眾袒裼裸裎的,想必是在《鋼穴》的主角之一機.丹尼爾.奧利瓦,書封右邊的是來自地球的刑警以利亞.貝萊,固然開膛剖腹是血腥了,精彩的畫面是眾多版本的書封當中最能貼近劇情的,再者機器人身上的變造人皮,即使是撕開也不會流血,那末,壓根兒和「血腥」是毫無關連的。

  機器人是科幻片的常客,作者艾西莫夫(Isaac Asimov.1920-1992)很悉心地為大家揣測到未來的情境,人類的科技、文明發展到了極限,那就是機器人的出現,人工智慧的存在,彷彿每一個機器人身上都有簡易的電腦裝置,控制他們的行為,書中更「明文」規定機器人的遊戲規則,三個簡潔的條文勝過法律上的繁文縟節,看起來十分有趣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前,達文西名畫「蒙娜麗莎的微笑」證實主角是佛羅倫斯富商的妻子-麗莎.傑拉迪尼(Lisa Gherardini),和《我,蒙娜麗莎》裡提到的主角相同,這一位表情凝眸微笑,看起來有些雍容華貴的女子,在書中活靈活現,她忠於自我、情感,即便是身在政治紛擾的漩渦裡,權謀鬥爭不斷,陰謀詭計、家族世仇、教皇腐敗等環伺在她的身邊,我們都可以看見她的成長,與蛻變,情節絲絲入扣,才恍然明白一幅曠世名畫的背後,竟潛藏了一個如此撼動人心的故事。

  看完全書,關於蒙娜麗莎,在書末的1498年,也就是15世紀末,應是描述她本人的前半生。身在文藝復興時期,然而故事的地點-佛羅倫斯,彷彿陷入了空前絕後的混亂之中,對於一位弱女子,本來和政治毫無關連,但政治卻左右了她的命運,紊亂也豐富她的生活,尤其她的婚姻生活,猶如一場政治聯姻,短暫的風花雪月過去,稍縱即逝,最屏息以待的,是她和喬康多的「秦晉之好」,婚姻生活過得戰戰兢兢,恐怕要讓一個人老上十歲,喬康多辣手摧花,強暴、殘酷,毫無人性可言,苦了一位癡心女子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一次看見美國當代懸疑天后瑪莉.海金斯.克拉克寫下女性的小說,《消逝中的女人》藉著幾位出類拔萃、事業有成的女性犧牲者,緩緩帶出女性的自覺、成長,與奮鬥的心路歷程,尤其以作者身為女性,她個人在寫作上的成功,無疑的是一種典範,那末本書對讀者而言,就是一種現身說法了。

  故事的女主角蘇珊.錢德勒是一位在社會上享譽盛名的心理醫師,同時主持廣播節目,深受各界的喜愛,每一次的現場call in,都能獲得女性聽眾的迴響,運用call in節目和全國聽眾交流,做出雙向的女性自我探索Q&A,自然而然的,當下駭人聽聞的女性犧牲者命案也就備受矚目,此外,做為知名的公眾人物,風靡人心或是樹大招風,名氣自然不約而同地帶給她好的或壞的一面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一回看見以南斯拉夫為題材,對台灣而言亦是個遙遠、陌生的共產國家,也很樂於見到不同場景的小說,共產國家給世人的印象就是戰亂連綿、民不聊生,水深火熱的場景自是不難想像,如何在戰爭倥傯的氛圍下生存,每個人應對的態度不一,殘酷的世界啊,請你微笑!遠在紛亂的歐洲世界,亞歷山大游走在戰爭的核心-東歐、中歐,被戰爭沿途驅逐,像是逐水草而居,在各地不斷漂流。

  和戰爭嬉笑以對,是史拉夫科和亞歷山大爺孫倆的態度,很容易回想起中國歷史上的竹林七賢,一面和禮教分庭抗禮,面對著政局不穩定的年代,他們飲酒作樂,敲敲打打、通宵達旦地度過每一天,顛覆既有的生活,超乎常人的想像,實際上,他們心裡要的是什麼,自己比誰都還清楚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邊緣人做為題材,在小說世界裡隨處可見,許多作家多有著墨發揮,那失去親情的滋養,傷痕的大小不一,從此讓黑暗籠罩大半生或一生的,足以教人痛不欲生,大有人在。《父之罪》開門見山,被害人了無聲息地躺在冰櫃裡,凱爾.漢尼福,就是被害人溫蒂的父親,在她死後想要調查死因的,一是亡羊補牢,想彌補做父親的疏忽,二是想要打破砂鍋追到底,查清楚父女之間一大片的空白,說來說去,亡羊補牢,雖然是消極的彌補,遲來的心意只想讓缺憾濃縮一些。

  凱爾.漢尼福做為刑警,屬於他個人的「父之罪」,應該就是對兒女的教養欠缺、不周所延伸的罪孽,人生最精華的片段賣給工作,忽略了自己的兒女,是為人父母幾乎都會面臨的課題,《父之罪》書本輕薄,幾乎探討著溫蒂的成長過程,以及翹家之後獨自討生活的窘態,才讓這位對女兒幾乎一無所知的父親,開了令他瞠目結舌的一扇窗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過《硫磺之火》之後,超自然謎殺系列來到了第二部《死亡之舞》,潘德嘉似乎離不開死亡或牢獄之災的陰影,《死亡之舞》的開場,疑似自殺案件頻頻爆發,然而對他本人最為不利的,大家一致將兇手指向他的身上。

  人的一生中,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,作者安排潘德嘉的弟弟狄奧傑尼斯登場,兄弟倆猶如是人心的一體兩面,如連體嬰緊緊相依偎,性格上各自站在兩邊,看起來是天壤之別,一位代表正義,一位代表邪惡,然而潘德嘉不如弟弟聰明,無法準確地揣摩他的思考方式,在下一個犯罪即將觸發之際,及時地攔阻,或是未雨綢繆,做哥哥的只能尾隨在弟弟身後,擦屁股善後,十分疲累,有時尚且會誤判方向,面臨徒勞無功的窘困,白忙一場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擊者,就是親眼見到事件真相的關鍵人物,當上目擊者有好有壞,一是好事一樁協助辦案,一是惡運連連遭到追殺,《忘記正義的小鎮》裡的小姐弟-安妮和威廉,便是屬於後者,尤其身在滿是退休員警的小鎮,正義被遺忘,那麼,一如書介所言,他們只能逃亡。

  拋開書本以時間做為架構不提,故事的情節是緊湊,而教人要為他們捏一把冷汗的,正義之所以被遺忘,而忘記又屬於短暫,那是因為歹徒連小孩子都不放過,未滿18歲的青少年和小孩子都應該被保護,而非讓歹徒的魔爪伸向他們,當他們一路逃亡,六神無主,有時躲到叢林,或是穀倉等等,處境淒涼沒有人抱以同情的態度,才是最心寒之處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場如戰場,自古以來就是循著這項法則,運行不輟,看著《殺人本能》聳動到家的書名,一旦運用在商場上,快、穩、準、狠四管齊下,不由得讓人露出會心的一笑,有什麼字眼還比商場上或職場更加貼切呢?

  適者生存,不適者淘汰,達爾文的物競天擇的學說,從來都能用在商場(職場)上,書介上說得煞是有趣-
操爆你的下屬、陷害你的同事、幹掉你的主管,每個上班族內心,都有一股「殺人本能」!主角傑森.史德曼在電子科技業服務,30歲便在英卓電子當上副總裁,作者很貼心地設計出幾家知名大廠如NEC、Panasonic都是競爭對手,30歲當上第二把交椅,那真的是「一人之下,萬人之上」的大紅人,不過,職位越高,也要留心守成不易的警戒,稍微一個言行失措,也能讓自己的飯碗不保,大致而言,傑森是官運亨通的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角葛瑞絲.里夫高齡98歲,曾經在名叫麗河屯的豪宅裡擔任女僕,過了半個世紀之後,年輕有活力的女導演決心拍攝一齣關於古老莊園的電影,存在葛瑞絲塵封已久的記憶再次打開-麗河屯的主人翁一家,所有的管家、僕人,而她是在世上碩果僅存的一位,其它人早已作古,如今葛瑞絲在安養院度過她的餘生。

  無論是電影「鐵達尼號」裡的老太太蘿絲,還是電影「亂世佳人」戲外的奧麗薇.哈維蘭(Olivia Mary de Havilland.1916-?),撇開她們是否虛擬或是真實,她們和葛瑞絲一樣在戲裡回憶過去,戲外則是活了將近一個世紀之久,為過去見證,高齡的老人是不二人選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謂的繆思,原來就是心中的惡魔不斷作祟,諾拉只要一提起筆,那就會不斷地揭露別人的醜事,情不自禁,尤其是身邊的人的缺點,所謂家醜不可外揚,但在她的筆下,親人、朋友的醜事躍然紙上,那麼,這一切將比被狗仔隊偷拍還要嚴重。

  諾拉和艾席克分手已經五年了,他們有著雷同的興趣,乍看之下就是天作之合,五歲的差距不算代溝,那麼,真正阻撓他們的,應該是橫在兩人之間,是諾拉心中如惡魔一般的繆思吧?但是,隨著兩人的交往,能不能向對方的優點看齊,對缺點寬容,正是本書強調的課題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其它推理小說與眾不同的,《謀殺村》以村民做主角,在書中一一登場,其中不乏被害人一家,這是由發生德國巴伐利亞的真實事件改寫,1922年,一戶農莊裡一家六口在一夜之間被殺害,一直沒能找出兇手,看起來孤冷、靜謐的村莊裡,人口稀少,竟會發生如此慘絕人寰的命案,殊為可悲,這樁命案一直懸而未決,又因歷史悠久,喋血案也就成為了沉案,無以昭雪。

  書介上有一段文字是這樣的,
人口越是簡單的小鎮,兇手越是不容易出現!本書的內容並不著重在緝凶方面,只不過,人煙稀少的村莊裡發生如此慘案,猜想兇手應是當地人,有誰會去千里迢迢趕赴荒涼的村莊裡殺人?除非是從那裡出生,在異地長大,回去復仇?犯案?因此,作者刻意營造了懸疑、詭譎的氣氛,憮然帶出村裡某些悲苦的命運,例如是被父親性侵害,或搞風流,或珠胎暗結,更在每個篇章之前置入大量的祈禱文,那便是在了無希望的生活當中,將自己的心全然地寄託給信仰了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力腐蝕人心,使人身陷其中無法自拔,像個萬花筒讓人感到新鮮又想據為己有,很多人難以跳脫它的牢籠,亦無法有效地駕馭,而是反過來為所欲為,禍延千里,讓善惡與對錯一概變成輸或贏,許多有權有勢的人是,書中的「守護者」也是,很明顯地企圖宰制他人,心態嚴重扭曲,在柏拉圖的理論下,他們認為生產者和輔助者可以犧牲,以鞏固守護者。

  看過了三位主角的際遇,三個不同背景、互不認識的男女,不約而同遭到「守護者」的擺佈,成為一顆無辜的棋子,娜麗塔.雷耶想來是被醫學院裡的師長玩弄,表面上得罪幾位師長,實際上把她放逐(貶謫)到治安敗壞的里約,讓她萬劫不復,至於另外兩位的情境,亦是每下愈況,反而是三位同心協力,挺身和「守護者」對抗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爾蘭驚悚作家約翰.康納利的「菜鳥派克」系列第二部《罪惡森林》,有別於另兩本《奪命旅人》和《嗜殺族》的,著重於靈異方面的驚悚,而非透過人體的玩命遊戲,製造令人心生作嘔的驚悚-撕破臉或肢解等,書中魅影幢幢,陰魂不散,時時刻刻似乎有個鬼影子尾隨著自己。

  一夜夫妻百日恩,妻女的死一直讓派克耿耿於懷,也是他難以忘懷蘇珊,和女兒珍妮佛的天倫之樂,他離開了傷心地,卻走進了更多魅影存在的世界裡-緬因州,史蒂芬.金的現居地。不知是不是派克的八字輕,很能感受到那些魂魄的存在,他一面揣測被害人臨終的掙扎,一面想著他們在另一個空間的情景,全書靈異不斷,但感覺上那些鬼魂不大敢貼近兇手哩,只是一個個依附派克,想來是希望這位私家偵探能為他們伸張正義了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麗莎擅長撰寫關於中國文化的題材,或與中國相關的背景,對於一位金髮碧眼的女子,在巴黎出生,在洛杉磯長大,多數的時間消磨在當地的唐人街,因而給了她寫作的靈感,加上家人給她的支持,成就了她成為作家的動力。之前,很詫異她寫出《牡丹還魂記》,《雪花與秘扇》還來不及拜讀,這回,同樣以中國做為主題的《龍骨》,對中國文化、背景的研究細膩、深刻,再次令人折服。

  故事中的主角劉胡蘭,和律師大衛.史塔克是離異七年的夫妻,兩人曾育有一女但因病夭折,胡蘭為了承辦一樁漂流在長江的無名屍案,因為死者是老外,死因不明,絕非單純的溺水意外,大衛則是授命處理文物流失的案件,兩人負責的任務是否有交疊之處?抑或是上級單位別具用心?書中兩人的互動戲非常多,不見打情罵俏,一面推理、一面調查,本書和《牡丹還魂記》一樣的,是書的開頭佔全書1/3的份量交待胡蘭的經歷,最截然不同的,也是最別出心裁的,是故事進行到一半,胡蘭和大衛分成兩條故事線,交叉描述他們處理的進度,再於卷末合而為一,這是小說中少見的手法。
(雖然書看得不夠多,這樣是第一回見到)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翰.康納利的「菜鳥派克」書系,看起來也是有連貫的情節,但沒有丹尼斯.勒翰裡的派崔克和安琪兩人高成份的互動戲,在《奪命旅人》裡,才知道派克不是單身,亦不是在《嗜殺族》才開始戀愛,他的妻女在故事的開場便死在連續殺人犯的手裡,六年的家庭天倫之樂毀於一旦,作者對於派克的處境,戲劇性也不夠留情。

  環顧在派克身邊的黑暗,無限延伸沒有盡頭,一下子成為鰥夫,又是年輕的白髮送黑髮人(他是20多歲的年輕爸爸),作者為他一路鋪陳許多黑暗的場景,綿密而漫長,就全書的份量而言又顯得有點多,從兇手留下的殺人訊息,一個死亡據點便是聚集幾位受害者,簡直就是「一個蘿蔔一個坑」,堆疊一座另類的「九陰白骨爪」骷髏山,從他的內心戲到外在的緝凶,妻女死亡的陰影、傷痛,其它的受害者,全書無比晦暗,氣氛陰沉而凝重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在19、20世紀交界的女人,生在亂世,常常會身不由己,戰爭陪伴著她們,生老病死都有隆隆的砲火聲相隨,哪怕是經濟富裕的家庭,免不了要和生離死別為伍。

  是什麼樣的理由,作者茱莉亞.法藍克的父親在七歲那年被自己的媽媽遺棄在火車站月台上?她對祖母生前的一切完全是一團迷霧,只能憑著照片、職業,和祖母所生存的大環境來揣測,這就是女主角海蓮娜.烏爾璽的誕生,她來自一個半破碎的家庭,父親常年從軍,母親因為四個孩子相繼夭折有了精神分裂症,家境小康,能自給自足,她只能和姐姐瑪塔相依為命,至於父母失和的原因,一來是母親承受不住連番而來的喪子之慟,丈夫被征召後讓她益發孤獨,對丈夫的情感只有無盡的咒罵與怨懟,烏爾璽家的姐妹最終離開家,投靠母親的堂妹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接《戰前酒》的主題-暴力,丹尼斯.勒翰繼續在《黑暗,帶我走》譴責暴力的戕害,有別於前一本的暴力的,前者屬於身邊的熟人製造的暴行,本書對暴力犯罪加以撻伐,並且招致眾怒、令人髮指。派崔克和安琪分別告別了他們身邊的暴力之後,旋即捲進一樁無邊的黑暗裡,當暴力和犯罪合而為一的時候,其所帶來的恐懼,真要有無比的勇氣去承受才行。

  一位變態殺人魔,為了自己精心策畫的犯罪等待20年,似乎如同君子報仇,三年不晚地有耐性,20年的時間足見是超乎想像的耐性,令人瞠目結舌,有時候犯罪的動機與意念是刻不容緩的,2000多年前臥薪嘗膽的勾踐,計劃復仇也不到20年,以20年做為策動犯罪時間,顯得不可思議,即使是想要凌遲被害人恐懼的心境,似乎還是太過漫長了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用藝人伊能靜的著作《生死遺言》,馮麗莎的《牡丹還魂記》描述的陳同,就在康熙初年,大時代的變遷、戰亂,生死契闊,她為丈夫吳人寫下的隻字片語,一切彷彿是「生死遺言」,陳同深情、敏感,纖細的心緒下織就文思泉湧,才情縱橫,是當代才女,不過,她和當代女子一樣,只想做好妻子的本份,專心相夫教子,過著舉案齊眉的生活。

  本書完全是承襲明朝湯顯祖的鉅著《牡丹亭》,以及清初康熙年間的出版品《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還魂記》,一本不朽的鉅著流傳後世,後代的文人往往會在書上撰寫眉批,寫心得、寫評論,有時三言兩語,又有時是洋洋灑灑,欲罷不能,古代的眉批不若現在的網路書櫃方便,他們寫在書本的空白處,克難但能明白註解的段落,故事中虛擬的杜麗娘撼動了許多少女的春心,情潮蕩漾,那股影響力可以和之前瓊瑤的愛情電影簡直是如出一轍,故事裡遙不可及,風花雪月的戀情讓觀眾風靡,尤其是少女個個思慕起浪漫的戀愛,說不定最引頸以盼的,就是和秦漢、秦祥林大談戀愛,《牡丹亭》的影響力和瓊瑤的愛情電影是旗鼓相當的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有太多的跌宕起伏,只有喋血的超感官刺激,寫足人性的幽微處、現實面,傑佛瑞.迪佛的《血河變奏》正是如此,光是原文書名當中的「Bloody River」是血流成河,言下之意正是喋血案,配上「Blues」象徵憂鬱,是什麼樣的情節、元素可以將喋血和憂鬱相提並論,挺耐人尋味的。

  約翰.裴倫是個景探,便是從事電影片場探勘的工作,和橫山秀夫的作品《動機》裡的山本洋司一樣,被衰神盯上、附身,不得以犯下殺人的罪行之後,帶著永遠抹不掉的前科四處討生活,知道一個有前科的人的反應大致有兩種,一是排擠、疏遠,一是威脅、利用,儘管自己夢想拍電影,擁有導演的資歷,但也只能淪落到探勘景點的「景探」,原先以為「景探」是作者為偵探裴倫塑造的稱號,才知道裴倫不是偵探,反像是「名偵探柯南」的毛利小五郎一樣,是一塊凶案磁鐵,只要小五郎一出現,就有凶案被吸附過來,因而被他的好友目暮警部訕笑,裴倫就是這麼一位倒楣鬼,更夾在警方和黑道的兩相脅迫,還有突來的美女溫存,吉凶未卜,未來是一片茫茫不可測的迷霧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,是劉備給扶不起的阿斗的遺言,這句話一直到很多年以後才慢慢領悟,看來我也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了……這段話套用在「堅強淑女偵探社」書系非常貼切,在民風純樸的波札那,犯罪是小之又小、微乎其微,等到看得見功利主義的影子時,人情開始淡薄起來,隱藏在小到迷你的犯罪之下,還有一些令人防不勝防的小惡,讓蘭馬翠姊措手不及。

  被懷疑吃霸王餐、家中遭小偷、箱型車被偷、學徒查理高攀貴婦人吃軟飯、負氣離職等瑣碎的事讓蘭馬翠姊既哭笑不得,又是心煩意亂,就連查理有了錢也開始在蘭馬翠姊他們面前招搖、擺闊,擺起現實的嘴臉,她嘆息純樸的民風離波札那漸行漸遠,保持著善良,又固守著赤子之心的人,恐怕就要變成蘭馬翠姊夫婦、馬庫琪小姐幾位了,他們一面應付層出不窮的事,在獨善其身之餘,一面也抱著希望,尋找和他們一樣善良的好人出現。
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