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同《小婦人》一樣的四仙女,伊莉莎白.諾柏以四姐妹-莉莎、珍妮佛、艾曼達和漢娜,織就了《來不及告訴女兒的事》,她們的媽媽芭芭拉死在癌的魔爪底下,四姐妹四種不同的性格,年齡差距懸殊,有三十出頭的,也有才剛踏入青春期的,做媽媽的想必是忙翻天,然而,癌症決定什麼時候帶誰走,沒有人可以阻止,於是,這位媽媽選擇寫下一封又一封的家書,留給她最愛的女兒們。
能夠為女兒寫出許多家書,想必是一位非常有耐性、有愛心的媽媽,芭芭拉是個有心人,心細如髮,記憶超強,儘管四個女兒的年齡差距很大,如她的信上寫著-我竟然能在四十五歲的高齡懷了妳,還平安生下妳。(P.40)芭芭拉老蚌生珠,步入中年再得一女,雖然她癌症過世,倒也不是年紀輕輕蒙主寵召,到蘇州賣鴨蛋去了,而是以一個甲子的年紀離世,為人父母的過世了,心中仍然會牽掛自己的家人,尤其芭芭拉和女兒們互動良好,如同Lily Franky的《東京鐵塔》裡的老媽,希望死後還能繼續守護著孩子。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第一次讀到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(Elizabeth II.1926-?)做為主角的小說,「非普通讀者」除了女王,只有大人物才能勝任如此的頭銜,英國、英國聯邦和其它15個國家奉她為女王,不過,真正的女王是否如《非普通讀者》一樣,真是耐人尋味,自從二次大戰之後,來自英國的新聞實在少之又少,即便是查爾斯王子和黛安娜王妃之間的糾葛,早已塵埃落定,那麼,還有什麼可以「炒作」的呢?讓女王靜下心來讀一本書,洗滌一下由繁瑣的事務所擾亂的心靈,不也很好?
女王處處想要表現的,其實就是做自己而已,然而她畢竟是一國之王,白金漢宮的當家主人,她得對國家負責,在國際之間扮演好女王的角色,雖然政事大都由首相負責。女王改變了自己的習慣,找到了真正的興趣,卻把皇宮裡身邊的人搞到雞飛狗跳,大家非得和她一塊兒讀書,才能知道她在想什麼,至於她的貼身侍從更加忙亂了,忙到不可開交的同時,彷彿連宮裡的規矩也要跟著變動了。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愛爾蘭驚悚推理作家約翰.康納利的「菜鳥派克」系列終於來到了第四集-《蒼白冥途》,可喜可賀的是,查理.派克梅開二度,還準備再當爸爸,他的新歡瑞秋大腹便便,準備待產,此刻派克接到一個新的任務,他不能陪在新婚妻子的身邊,只能踏上旅程展開調查。《蒼白冥途》的靈感主要來自T. S.艾略特的長詩〈荒原〉中代表的隱喻,書中也有位同名主角是律師艾略特.諾頓,正是派克的委託人,黑人靈歌當亦有「蒼白冥途」的句子,它更藉由故事中的人物口中說出這條理應不存在的一條路的意涵。
許多作家筆下的偵探,素行不良的比比皆是,或是一副怪脾氣讓人難以親近,派克沒有不良嗜好,也沒有怪怪的性格,但他和李查德的傑克.李奇一樣都是不幸的人,兩人「各有千秋」,背景相當,唯獨在年齡上有些差距,李奇沒有家累,孑然一身,但派克的妻女慘遭剝皮凌虐致死(還被兇手做成人皮面具收藏),所以,派克背負妻女的慘死,不共戴天,心裡念念不忘,和瑞秋一起追憶亡者,瑞秋是一位具有無限包容心的女子,不和派克的亡妻爭風吃醋,還和派克一起緬懷她們,因為,和死人一爭高下的大有人在。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乍看之下,《哭泣的樹》如同《來不及穿的8號鞋》一樣,都是為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至慟書寫,讀完全書,它不只書寫身為父母心中的傷痛,還是它的番外篇,奧勒岡小鎮的史丹利副警長夫婦-奈特與艾琳,從他們沉浸在悲傷裡開始,槁木死灰,每天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,逐漸調整自己的步調之後,一個選擇原諒,一個繼續怨懟,很訝異的是,一個懷胎十月把孩子辛苦生下來的母親,竟會跳出心靈的枷鎖,勇敢地走出來,她以一種悲天憫人的胸懷,願意寬容殺害自己孩子的兇手,更站在兇手的立場為他仗義執言呢。
故事從殺人兇手執行死刑的那一天開始說起,之後立刻回溯到19年前,艾琳和她的一雙兒女-薛普和布麗絲快樂的生活,唯美、甜蜜的畫面和之後的情景形成天壤之別,快樂的家庭生活羨煞每一個人,你我都徜徉在其中過。變調的日子就在奈特決定搬家之後,最怪奇的事情是,史丹利一家沒有鎖門的習慣,現成的「大同世界」戶外而不閉竟然出現了,諷刺這個短暫的景象的,兇手丹尼爾.羅賓潛入家中槍殺了薛普,讓他一命嗚呼,丹尼爾旋即鋃鐺入獄。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瑪莉.海金斯.克拉克,是美籍愛爾蘭裔,擅長撰寫懸疑小說,在美國享有懸疑天后的美稱,她的女兒卡蘿.海金斯.克拉克(Carol Higgins Clark)也是懸疑小說家,母女倆有時會共同撰寫小說,目前已經出了四本,很顯然卡蘿打算繼承母親的衣缽。
瑪莉.海金斯.克拉克的筆下有多位女性,在故事中艱困登場,憑著內心的自覺性逐漸堅強起來,克服(命案)意外帶來的困境,《睡吧,我的美人》正是其中之一。早期台灣的書市已經引進她部份的作品,可惜大都絕版,目前高寶書版計劃性出版瑪莉的作品,從前年開始,出版得頻繁起來,最近的一本是《不要再來找我》,我個人很榮幸可以一路閱讀到《睡吧,我的美人》,目前餘下《詭屋》和《不要再來找我》兩本,如能再找齊先前絕版的小說,就能徹底接觸瑪莉所有的中譯本了。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美國懸疑天后瑪莉.海金斯.克拉克在千禧年的作品《說再見之前》,描述超能力、政治與謀殺的故事,融入親情的元素,妮雅對親人的感應能力特別強,特別深刻,當她的祖母和雙親先後過世的剎那,她都能知覺他們來身邊道別,唯一的親人-爺爺比較鐵齒,他不相信妮雅的說辭,反而積極地安排妮雅從事政治活動,爺爺身為國會議員,如同當年台灣的余登發(前高雄縣長),雄心勃勃要自己的兒孫全部投入政治,同時,都能如他所願,成為政壇的明日之星,妮雅和爺爺的關係,正是如同當年的余玲雅和余登發呢。
又一位親人離妮雅而去,不是她的爺爺,而是丈夫亞當,妮雅再次感應到丈夫的死,也明白丈夫不幸遇到爆炸死亡,我懷疑是她的爺爺從中做梗,亞當反對妮雅從政,兩人大吵一架之後,當晚戲劇性地意外身故,那麼,是不是爺爺的嫌疑最大呢?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走進尚.德雷的小說世界,《找死專賣店》裡巨大的幽默喜感如排山倒海地朝你撲過來,我們非常樂意接受文字中帶來新鮮、奇妙的閱讀樂趣,一家虛構的商店,營業項目竟然是玩弄人命,鼓勵客人們玩完了,終結自己的人生,至於方法有千千百百種,任君選擇,所以,在「自殺專門店」裡成交的客人們,店員會畢恭畢敬地說聲「永別啦」,反之說聲「再見」,你想「找死」嗎?作者精心打造的黑色幽默應有盡有,更能為讀者保證,可以從頭笑到尾,輕鬆、詼諧的文字況味,肯定和其中的笑料多寡成正比。
「亞倫!……到底要跟你說多少遍?從我們店裡走出去的客人,不可以跟他們說『再見』,要說『永別』,因為他們永遠不會再回來。你倒底要什麼時候才聽得懂?」(P.9)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雷金納.希爾的《地之煉》,是接續「狄埃爾.巴仕可」警探系列《兒戲》之後,戲謔的口吻,人物們互相揶揄,文字裡處處是黑色幽默,《地之煉》比起《兒戲》比較陰鬱了點,已故礦工的兒子柯林.法爾,竟然搭上了警察的老婆-艾莉.巴仕可!尤其柯林被警方列為殺人嫌疑犯,艾莉又和丈夫的感情陷入低潮期,讓案情雪上加霜,還有可能影響到巴仕可的仕途,對他本人來說真是危機重重。
不知道作者本人是否熱愛以無厘頭製造笑料?惡搞推理小說,當起老頑童。當事人對員警怒罵「肥豬」,有欠分寸、痔瘡具有占卜的作用,荒誕不羈,以上兩者都指的是同一個人,文字的敘述當中置入幽默,這是作者的風格,我期待同系列下一本《骸骨與沉默》也能見到這樣雷同的文字。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瑞典記者兼作家史迪格.拉森(Stieg Larsson.1954-2004),長久以來關注國內社會,他也熱衷政治,是個左翼份子,極力反對法西斯主義,並且付諸行動,長期致力於揭發瑞典極右派組織的不法行動,多年來一直受到程度或輕或重的死亡恐嚇與威脅。他的遺世之作「千禧三部曲」則是道出瑞典社會的黑暗面,從2001年開始,於2004年完成,女主角莉絲.莎蘭德穿梭在三本小說當中,歷經滄桑,備受磨難,雖然才是26歲的女子,她的歷練不亞於大她十、二十歲的人們,拉森的「千禧三部曲」多次獲獎,更讓他蟬聯兩屆「玻璃鑰匙」獎,奠定了他在犯罪小說不朽的地位。
莎蘭德是一位處處受爭議的女子,不僅僅是命運多舛、乖離而已,看過書中,我們對她的經歷感到同情、嘆息,世界上果真有這樣的人嗎?但也唯有出身卑微的人們-社會邊緣人,更懂得保護自己(極度重視自己的隱私)、武裝自己,不容許自己遭受侵犯,我格外佩服她有錢包養一位同志愛人,而後任自己銷聲匿跡,游走在法律邊緣,她是一位電腦玩家、網路駭客,當她入侵別人的電腦之際,儼然就是和對方共同設置一個「網路共用」資料夾,能夠做出這些事情,實在不能說她傻,她不折不扣是個聰明人,和她共事的人對她讚不絕口,缺點是她難以相處,令人想起島田莊司筆下的御手洗潔,然而,警方卻只想逮住她,把她當做精神病患一樣,視為危險份子,永遠地拴住她。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大致上說來,推理小說的性質隨著國家有所不同-美國的冷硬派、英國的古典派、法國的黑暗,以及日本的(新)本格浪潮,各自綻放著奇妙的色彩,時序進入到現代之後,推理小說不再受地域上的侷限,代表著新古典思維的雷金納.希爾,他的《兒戲》以傳統題材-親屬繼承做為基調,進而延伸出警探的解謎過程,有別於柯南.道爾和阿嘉莎.克莉絲蒂等人的古典推理,如既晴在導讀所言的-既不會感覺心亂如麻,也不會感覺脫離現實,得到一種貼近生活卻又柳暗花明的閱讀樂趣,讓解謎推理現代化,希爾是最大的推手。
覬覦遺產的人們很多,書裡書外都是,剛下葬的富婆貴朵琳.洛馬斯,葬裡上突然出現一個陌生男子,哭喊媽媽,爭奪遺產的大戰於焉展開,書中有兩條故事線,一是貴朵琳的晚輩們,一是警方狄埃爾和巴仕可兩人,兩者交叉進行,一場遺產爭奪戰交由警方介入調查,其實是鬧到不可開交了,若是冒名繼承,如同約翰.狄克森.卡爾的《歪曲的樞紐》,則會招致其它人的不滿,雖然富婆生前一直不肯接受兒子已死的事實,又立下和兒子有關的遺囑,總之,洛馬斯家族的金錢糾紛,律師淌了渾水還越搞越濁,交給警察處理最公平。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吉娜.納海是生於伊朗的猶太人,目前在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寫作的課程,作品中有濃濃的中東風情,第二本作品《天使飛走的夜晚》寫在她的故鄉伊朗,時間落在何梅尼政權之前的君主專權,比起瑪莉娜.奈梅特筆下的《德黑蘭的囚徒》,以何梅尼掌權的時間做為舞台要早上許多,20世紀的伊朗,民不聊生,無論是國王還是何梅尼掌權,政治動盪不安,都是不爭的事實,從極權走向民主的過程,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辛苦莫名。
《天使飛走的夜晚》詮釋的是一則關於女系家族的故事,故事線循著女性的路線進行,和維多莉亞.希絲洛普的《孤島戀人》大致相同,戰亂中寫盡祖孫三代,主角羅珊娜母女,和她的外婆、母親、姐妹,羅珊娜不是在戰亂中茍活,而是在迷信和詛咒當中不斷地逃亡,逃開長輩們的虐待,茍延殘喘過日子,最後在逃亡之中變成習慣,無形之間,羅珊娜在長輩的迷信當中對號入座,「總算」是應了長輩們口中的因果循環呢。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許多推理小說家撰寫普通題材的小說,跨界撰寫的情形很普遍,而你絕對無法想像,擅長寫出反派角色,主角們天生就是一副犯罪中的佼佼者,派翠西亞.海史密斯寫出與倒敘推理兩不相同的犯罪小說,讓讀者的呼吸幾乎被作者控制、緊緊掐住咽喉,突然筆鋒一轉,她改寫同志的戀情,寫女同志在早年保守的社會體制之下翻滾、掙扎,徘徊在道德與愛情之間,猶豫不決,而事實上,女性同志的愛情和男性同志相比,她們活得比較辛苦,愛情路上也較為坎坷,《鹽的代價》便是詮釋女同志對愛情的付出、犧牲,它在1953年問世,接在《火車怪客》之後,礙於它的題材之故,她一度使用筆名「Claire Morgan」(克萊兒.摩根),出版的過程也曾經受阻,理由是其中的文字敘述太過露骨,不管怎麼說,它最終還是出版了,帶給讀者截然不同的感受。
兩位身份、年齡與背景相差懸殊的女性-特芮絲和卡蘿,串起了本書的故事,特芮絲年輕,還是個少女,剛出社會但四處碰壁,求職的過程中不斷地受挫,自然有了金錢的困擾,偶然間,她只好在百貨公司當臨時僱員,邂逅了卡蘿,這才確定了彼此的性向-兩人都是同志,此外,特芮絲有位男友理查,至於卡蘿和前夫正在爭取獨生女的監護權,兩個人對於這段感情,特芮絲熱情、積極,比起對理查的態度,她更珍愛卡蘿。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美國犯罪小說家派翠西亞.海史密斯的《聰明的瑞普利先生》,成書在1955年,是湯姆.瑞普利系列作的第一部,主角在書中還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,和他在另一本中譯本《瑞普利遊戲》裡,大不相同,湯姆.瑞普利是一位極具犯罪天賦的小伙子,他本來也和其它人一樣沒沒無聞,只不過展露頭角的方法與眾不同,也實在另類,尤其他將自己與生俱來的小聰明用在做壞事上,不學無術則已,習慣性說謊,騙人又騙財,犯下無數的罪行,磬竹難書,這樣的反派角色,一等一的痞子,實在很難討人喜歡。
既是名為犯罪小說家,完全不屬於倒敘推理,書中滿是主角為非做歹的文字,寫下惡行惡狀,又能全身而退,作者的筆下並不只湯姆.瑞普利一個人讓人厭惡,在書中充份展現惡人壞到家,惡貫滿盈,透過名導演希區考克的詮釋,《火車怪客》裡的惡人一樣讓人厭惡,乃至於唾棄,那末,湯姆.瑞普利第一次登場,如何給讀者留下「壞印象」呢?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派翠西亞.海史密斯(Patricia Highsmith.1921-1995)是上個世紀著名的犯罪心理小說家,作品中的主角常以反派角色為主,她特別眷顧犯人的心理,著墨在犯人的角度加以書寫,故事的路線偏重於描摹當事人內心的情境,寫出心裡最為驚悚的一面,湯姆.瑞普利便是最好的證明,他壞事做盡,讓身邊無辜的人全部死光,下場淒涼,自己還能夠上天堂享盡富貴榮華呢,塑造出完美的犯罪達人,寫出犯罪美學,派翠西亞.海史密斯是箇中的佼佼者。
《火車怪客》成書於1950年,犯罪的手法和有栖川有栖的《雙頭惡魔》相似,都是交換犯罪,故事中那十惡不赦的怪客-查爾士.安東尼.布魯諾(布魯諾),便是蒙作者眷顧的大惡人,惡貫滿盈,又有滿腦子犯罪的天賦,簡直就是個犯罪天才,一肚子的壞水,和書中另一位主角蓋伊.漢茲(蓋伊)在火車上不期而遇,暢談自己的「犯罪事業」,能夠向對方開始滔滔不絕地說個沒完,從起初的搭訕,沒多久就談到了殺人計劃,搭訕的方式實在教人咋舌,而蓋伊彷彿是個老實人,擋不住眼前這位陌生的乘客的搭訕,兩人談起了彼此的煩惱,最後導入殺人計劃之中。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在西方歷史佔有一席之地的克里斯多福.哥倫布(Cristóbal Colón.1451-1506),1492年發現新大陸,是他個人也為西班牙做出的重大突破,並且在1492年-1502年之間四次橫渡大西洋。如今,哥倫布辭世五百年,死後不得安寧,遺骸四處遷葬,一度飄洋過海埋葬在古巴,爾後輾轉在西班牙境內,數度搬遷,最後在塞維亞大教堂裡,總算塵埃落定,做為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名人,就連死後還是身不由己呢。
在過去,15世紀的通訊方式有限,因而哥倫布在後人的眼裡充滿神秘感,固然哥倫布在航海的途中,撰寫航海日誌傳世,記錄當時航海的旅程,可以供後人研究他橫渡大西洋之際,得到一些可貴的資訊,然而,談到哥倫布的生平,光是本人的國籍便是眾說紛紜,最後,世人認定他來自義大利的熱那亞,但不僅如此,就連死後埋葬何處,是不是就是哥倫布本人,還是有待考證,偷走一副有五百年歷史的遺骸究竟有什麼好處?實在匪夷所思。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艾茵.蘭德(Ayn Rand.1905-1982)是俄裔美籍猶太人,是上個世紀重要的哲學家和小說家,她在自己的作品裡不斷地強調個人主義的概念,以及理性的利己主義,主張徹底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,並大聲疾呼,也相信、堅信人人必須透過自己的理性,選擇、追求自己的價值觀或行動,她的許多理念,在當時普遍獲得迴響與支持,思想宏觀,和科幻小說家艾西莫夫一樣具有預知的能力,兩人分別在小說裡精心打造的世界,一直到他們過世後的21世紀裡,仍然能夠廣泛地受到運用,存在他們腦海裡的聰明、智慧,無人能敵。
《阿特拉斯聳聳肩》是蘭德的代表作之一,1957年在美國出版,書本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它原有的厚度,看完試讀本第一部,直覺上蘭德適合勝任一位企業管理的講師,並且足以擔任大型企業的管理顧問,綽綽有餘,或者是總裁、高層領導人員等幾位經營管理階層,負責運籌帷幄,她是當今無可取代的才女。而書介上提到她生前每週末在自己的公寓私人授課,後來的美國聯準會主席,當時還是碩士生的葛林斯班,每週都去聽講,深受啟發,我想,蘭德教授的課程,泰半和企業管理大有關連。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派翠西亞.海史密斯(Patricia Highsmith.1921-1995)以《火車怪客》、《聰明的瑞普利先生》(天才雷普利)聞名於世,後者創造出一位反英雄人物-湯姆.瑞普利,兩度拍成電影之後,《瑞普利遊戲》就是它的續集,時過境遷,20年後的瑞普利步入中年,他變成了歐吉桑了,如老鷹一樣的凶狠、狐狸一樣有心機,他看起來深沉,不動聲色,不像從前有些浮躁,在書中的舉止實在不討喜,基於在晚宴上,主人得罪了賓客,引來賓客的報復行動,這位賓克便是瑞普利,主角向別人展開報復,《瑞普利遊戲》就是一場心機攻防戰。
瑞普利不能定位成偵探,反而是如同歹徒一樣的反派角色,既是詐騙高手,也是謀殺天王,這樣的人是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,為了掩飾自己的過去,他決心捲款逃走和妻子海絲到義大利,在金盆洗手之前,其間還是本性不改,仍舊將身邊的人玩弄於股掌之間,耍得團團轉,20年後的瑞普利變得洞悉人性,因而每次出手都是大獲全勝,壞人得意的時間總是比好人長久呢。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推理小說的世界裡,目前還沒能見到如同艾勒里.昆恩一樣的奇特,這樣的奇特在於「艾勒里.昆恩」乃是由一對表兄弟-丹尼爾.內森(Daniel Nathan.1905-1982)以及曼福德.勒波夫斯基(Manford Lepofski.1905-1971)共同撰寫推理小說,他們意見經常不一致,卻決定聯袂寫小說,共用一個筆名「艾勒里.昆恩」,故事中的偵探和筆名相同,艾勒里.昆恩和他的探長老爸理查.昆恩,書裡書外都是兩個人,在在證明了這對表兄弟一生事業合作的決心。
此外,艾勒里.昆恩首創國名推理系列,之後,吸引了日本本格推理小說家有栖川有栖,自願追隨名家的腳步,並熟讀所有的作品,艾勒里.昆恩筆下有九部國名推理作品,有栖川有栖則寫了八本,兩者之間的國名沒有重疊,題材也完全不同,有栖川此舉正是名符其實的寫出致敬之作。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加拿大籍作家史帝芬.蓋洛威在去年(2008)寫下了轟動全球的《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》,寫下小國波士尼亞-赫塞哥維納的悲歌,1992年開始爆發塞拉耶佛圍城(Siege of Sarajevo)事件,費時三年十個月才宣告結束,再次重創巴爾幹半島上多舛不安的命運,圍城事件當中,讓人瞠目結舌,也難以置信的是,一位在塞拉耶佛土生土長的大提琴家韋德蘭.史麥洛維克(Vedran Smailović.1956-?),就在被砲火摧毀的國立圖書館遺址、22個排隊買麵包的民眾犧牲的現場,開始演奏阿比諾尼的「G小調慢板」(Albinoni,Adagio in G Minor),現場四下無人,只有藏匿在暗處的狙擊手和市民屏息以待,他的表情憂傷、凝重,「G小調慢板」正是獻給22位犧牲者的輓歌,大提琴家的驚人之舉讓人震撼,曲子為他獻出哀悼之意,也發出對人道主義的不平之鳴,作者寫出本書,也呼籲世人切莫遺忘這道來自巴爾幹半島的傷疤。
作者書寫塞拉耶佛的血淚史,從三個人的角度出發,女性狙擊手若矢,以及另外兩位男性-齊楠和德拉岡,三個人三個不同的角度,若矢的身份最是嘖嘖稱奇,塞拉耶佛市民的性命可說是捏在她的手上,今天要誰死、明天要誰活可以由她來主宰,存在她胸臆之間,國仇家恨要比另外兩位男性還要深刻。不過,僅管三個人的身份不同,他們都希望塞拉耶佛重現希望,再次地沐浴在陽光底下,展現都市的活力。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橫越歐洲的東方快車,載滿了許多不同國籍的乘客,身份也相差懸殊,從土耳其一帶開出,這真是一場漫長的旅行,台灣沒有臥鋪火車,很難聯想到在火車上過夜,可能長達一週,或是三到四天。《東方快車謀殺案》是謀殺天后阿嘉莎.克莉絲蒂再婚後,和丈夫馬洛溫爵士一起出遊撰寫,她在下榻的土耳其伊斯坦堡內的Pera Palas酒店完成小說(日後酒店將她投宿過的房間改成紀念館),1934年付梓,由偵探赫丘勒.白羅和車上的12個嫌疑犯周旋,全書充滿了懸疑的張力,不到最後一刻,犯人不會現形。
在火車上犯案,屬於一場密室犯罪,尤其犯人不可能跳下車廂逃之夭夭,書中的場景,列車被大雪圍困,不能前進,基於雪地上沒有人的腳印,代表全屬於密室犯罪,犯人正是車中的某位乘客,對偵探來說,他們全年無休,不分晝夜,自然也要在火車上尋找線索,面對12個嫌疑犯,白羅一面聆聽他們的供詞,一面思索、研判他們的肢體語言,案情一度陷入膠著,但也趕在大雪融化之前偵破。
joycefa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